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活動簡介 2.出席名單 3.會議內容與討論 4.影音媒體資料

執行目的

釐清現有及可能問題、及協助整理收集解決問題途徑、及可能 取代之取水方法等建議。

執行目標

  1. 擴大邀請相關利害相關者的參與,落實本計畫實踐公民參與之目的。
  2. 藉由邀集各領域利害相關者的共同參與,能深入廣面探討高屏堰相關議題。
  3. 藉由會中的探討建議的收集,可做為下階段田野調查及民意收集的資料參考內容。

座談會主題

「河川環境與水源課題探討」專家座談會

執行時間

民國101年7月31日星期二下午2點至5點

執行地點

高雄軟體科學園區A棟1001會議室(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 12號10樓)

邀請對象

南水局負責單位代表,曾參與針對高屏堰議題之專家學者、地 方民間團體意見領袖代表等共15-20人左右。

出席名單

姓名 單位/職稱
賴建信 南水局局長
陳世榮 水利署前副署長
施慶藏 前南水局長
黃世偉 南水局副局長
連上堯 南水局主任工程司
葉克家 交通大學教授
丁澈士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林朝成 成功大學教授
陳邦富 中山大學教授
王正宗 大樹區里長聯誼會主席
曾金益 大樹區興田里里長
孫振華 大樹區經建課課長
吳秉宏 大樹區竹寮里里長
溫清光 成功大學教授
魯台營 高雄市綠色協會
鐘俊顏 本案協同主持人
周克任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黃益助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黃暉榮 高雄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
溫卓淇 舊鐵橋協會理事長
溫仲良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溫炳原 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楊俊朗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議程表

13:30-14:00 簽到、領取資料
14:00-14:10
14:10-14:20
14:20-14:30
主持人介紹來賓專家、引言開場
高屏堰委託服務計畫主旨及背景說明:南水局
擴大公民參與說明及計畫活動說明:執行單位
14:30-15:30 主題座談:淤砂淹水問題
主持人:魯台營顧問
與談人:黃暉榮、葉克家、陳邦富、王正宗、曾金益、溫卓淇、施慶藏、連上堯
15:30-15:40 休  息
15:40-16:40 主題座談:取水問題探討
主持人:溫仲良
與談人:吳秉宏 、丁澈士、楊俊朗、溫炳源、溫清光、黃益助、孫振華、黃世偉
16:40-17:00 綜合座談:
引言人:陳世榮
與談人:周克任 、彭渰雯、鐘俊顏、林朝成、其他與談人
結論人:賴建信 

 

會議內容與討論

賴建信(南水局局長)

賴建信(南水局局長)

一、透過公民參與來取得社會共識與互信,更使規劃方案能切合需求。
二、為促進參與者能獲得可靠資訊,資訊公開是重要關鍵,關於高屏溪攔河堰相關問題,交通大學有多年研究資料,可透過本計畫平台批露,至於民間團體的資料也建議多多利用該平台一同比照。
三、今日座談有下列重大議題,可於後續論壇與研討會進一步討論,更直接反映在特別條例中高屏攔河堰改善及伏流水利用方案上。

     (一)地方里長多反映回饋措施未落實,比如利用淤土提供土地改良…等回饋機制之建立與落實是一重要議題。
     (二) 台灣具有特殊自然環境,尤其莫拉克風災後土砂問題更加嚴重,土砂收支之掌握是此區域相關問題解決的關鍵,高屏溪一蓄水範圍內蓄水囚砂方案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解決高屏溪目前遭遇問題,如河段內淹水改善、伏流水取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高濁度擬定取水配套方案。
     (四)本局工作團隊持續進行田野調查,使各建立方意見真實掌握。

四、南水局將更深化謙卑面對自然,目前更嘗試切合區域社會特色的公民參與機制此一政策方向未來期望透過法制化方式定調。

陳世榮(前水利署副署長)

陳世榮(前水利署副署長)

一、公民參與的落實
      (一)南水局在賴局長帶領下,與公民團體互動良好,已建立順暢溝通管道。
      (二)現階段,建議南水局就迫切問題,如高屏堰改善取水問題、高屏大湖、伏流水與斷井取水等問題,積極邀請公民團體代表餐與討論,尋求共識工同解決問題。
      (三)原則上,規劃中或尚未完成環評案件可以詳細慢慢討論,待雙方取得共識,認同後再提報計畫。主於已核定執行中案件,應理性檢討,採微調方式,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才              能圓滿解決。
      (四)雙方合作最主要的是有誠心誠意,不僅要建立夥伴關係,最好是變成好朋友。
      (五)請環保團體支持願合作、願溝通的水利署同仁,不要讓這些同仁遭受排擠、譏笑,而影響這些人的熱忱及士氣。

二、淤沙淹水問題    
      (一)一、 淤沙與淹水、取水都有連帶關係-淤太高,取不到水又容易溢淹改災,濁度太高也不能取水。
      (二)攔河堰設置時間在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之後,及該河段挖深最嚴的時段,目前河床高程仍低於原計畫河床高。
      (三)目前第七河川局之一辦理該河段治理規劃檢討,建議南水局經洽七河局將攔河堰改善案一併納入規畫檢討(包括淤沙清淤問題)。若以攔河堰加高作為改善方案,在兩岸防洪             堤防未完成前,恐造成洪水溢流淹水災害。
      (四)先階段建議以設置驗前因沙池改善淤沙問題。及每年汛期過後開挖囚砂池,以因應明年上游砂石下移造成諸多問題,令疏濬砂石亦可增加水資源作業基金收入。

施慶藏(前南水局長)

施慶藏(前南水局長)

一、過去高屏溪管理委員會,他對取水問題沒有辦法處理,所以都怪罪到水利署,但攔河堰本身不是原罪,因為沙士從上流移動下來的,請不要抹滅高屏溪攔河堰的功能。
二、面對這些種種的問題,政府對當地老百姓的回饋和河水的管理是要重視的。
三、淤沙淹水種種的問題,專家學者研究的相當多了,也已經找出病源了,應該針對這些病原去治療,要永續經營,不能因為這個問題就把整個攔河堰毀掉。

黃世偉(南水局副局長)

黃世偉(南水局副局長)

一、地下水
(一)已有在扇頂扇央區抽水利用地下水。
(二)伏流水已有在研究及模廠研究,然有其優缺點,我門將一一請益。
二、地表水仍是主流且不可偏廢,因它有調豐濟枯枝功能,面對水庫淤積更應有所配套,如「高屏大湖」即是經過妥善研究之方案,若不好,政府不會硬推。
三、面對氣候變遷,俊朗及各先進所提方案皆很好,皆是本局應妥慎檢討及研議的。
四、一件良好的水資源工程從規劃到完工營運常歷經十幾二十年,我們會溝通再溝通,以求雙贏。

葉克家(交通大學教授)

葉克家(交通大學教授)

一、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洪水是百年的,尤其是它造成許多的泥沙。而六月一號的大雨雖然造成的洪水不是很大,但它造成河水的濁度仍然是相當大的,以至於產生瘀水的問題。如果能讓高屏堰的上游和下游水流的穩定,這樣未來沖下來的泥沙可以很平順。
二、為了穩定供水,要持續在想解決方案。目前已找到一些替代的方案,希望能夠讓高屏堰永續的經營下去。

丁澈士(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丁澈士(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一、台灣的宿命,有颱風、地震和土石流,要詳細了解台灣的宿命才能解決水的淤沙問題。
二、地下水是質優又取得方便又經濟的水源,但現在卻被打成落水狗,我覺得地下水沒有罪,要先想的是如何善用地下水庫,因為地面水和地下水是相通的,也就是說河水不犯井水這句話是錯的,所以高屏溪你如果在河床做任何結構都會改變河型和河道,所以在河川不穩定的情況下,取水的方法是要思考的。
三、伏流水的取用有抽水井和攔河堰等許多方式。為了研究如何在濁度高的地方取水,我們到大陸訪問彎道取水,或做許多取水方式的實驗。
四、地下水會受到這麼多的質疑,是因為地層下陷的關係,所以我建議,我們在上游要做地下水輔助。

彭渰雯(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彭渰雯(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一、先肯定南水局,使用公民參與。但做公民參與最好的方式是將資訊從民間到政府這樣來傳遞。
二、本次的座談會有許多意見是很不同的,所以是需要很充分的準備和設計,如果沒有好的設計,公民參與會變成災難。
三、希望公民參與不要變成政治的工具,只是替官方背書,好像是官方做得很好,可是意義沒有達到。
四、公民參與在未來應該設計怎麼樣可以讓高屏堰這個課題可以有充分的討論、有效的對話,並營造有效的平台,可以多邀請一些有代表性的利害關係人,定期的來做討論,充分交換訊息,站在對方立場想想,類似學習聯盟。
五、辦聽證會是有必要的,不然現在都各說各話的,未來應要有比較嚴謹的程序。

林朝成(成功大學教授-助理代表發言)

林朝成(成功大學教授-助理代表發言)

一、公民參與是與居民長期的溝通和陪伴,而不是只有公關活動和政策宣達。
二、資訊的公開非常重要,也可以於網路或者其他方式呈現。
三、要如何將政策轉化成一般大眾的語言,請努力。
四、共識會議誰進場,提供的資訊為何,應可納入更多元意見或政黨的看法。
五、網站不只建置還要積極推廣。

陳邦富(中山大學教授)

陳邦富(中山大學教授)

一、當風災來的時候,應該要告訴民眾先忍幾天不能取水,但政府聽到民眾負面的聲音就想馬上解決,以至於他們沒辦法理性解決問題。
二、如何讓淤砂流到大海去,我認為淤沙不一定要流到大海去,我們要想想看,是不是有些地方可以讓它流出來,不一定要流到大海去。

孫振華(大樹區經建課課長)

孫振華(大樹區經建課課長)

一、感謝各位長官,使得許多居民喝得到水。但目前大樹居民所飲用的水,它的品質變化實在很大。
二、今天地方的聲音終於被政府部門聽到,希望其他的機關也能夠學習。
三、有關於大樹區水源的供應,其實也有一些解決的方案,希望相關部門能做改善協助。
四、有關於大樹地區高堤的建設,這個已經被水利署否決,這個希望局裡面透過相關的管道來做反應。
五、原本大樹區每年的計畫的建設都能有幾百萬,但明年以後大樹區的建設將拿不到這些錢的一半,這使得整個回饋計畫改變,讓大樹資源越來越欠缺。
六、如何更有效來應付整個取水和供水,達到一個平衡,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希望能聽到各地方的心聲。

王正宗(大樹區里長聯誼會主席)

王正宗(大樹區里長聯誼會主席)

一、宋主席在當省長的時候,就有淤砂這個問題,你們政府官員互相推卸責任,沒有立即做堆砂的處理。
二、你們做政策時,要做回饋,其他地方在做案子時都有做回饋,來我們這裡做這種案子時,就沒有跟我們討論有關回饋的事情。
三、淤砂要做解決,每次只要一下雨,就淹水。
四、建議把土拿來做土質改良,用來種蔬菜。不用發包弄到上千萬,結果沒有用。從八十三年說這個到現在,都沒有成效。

曾金益(大樹區興田里里長)

曾金益(大樹區興田里里長)

一、攔河堰淹水時,大樹也都淹水,全是因為淤沙問題,也因為這樣,地下水也沒了。

吳秉宏(竹寮里里長)

吳秉宏(竹寮里里長)

一、台北市如果淹水,仍然有水可以喝,但高雄卻沒有辦法。每次大雨,濁水都會往攔河堰來,可以考慮在水源發起的地方取水。
二、大樹區取水的地方一天取多少不是很清楚,但地下水取不多。

溫清光(成功大學教授)

溫清光(成功大學教授)

一、取水問題
       高屏堰泥沙問題的治標辦法:把目前沉砂池改成傾斜板沉砂池,沉砂排水提升4倍處理能力,泥沙含量的去除提升2倍。
二、東港溪河水及鳳山水庫的再處理:東港溪水量豐沛,每日45萬立方公尺,BOD,NH3,經生物處理->鳳山水庫->自來水高級處理->民生用水,移用的工業用水量,由工業廢水或民生汙水再處理後補充。
三、地下水的供給:水質好,處理容易,安全可靠。地下水專家run地面水與地下水之間的關係,決定每年可抽去的地下水,補充水源。
四、再生水源:
      (一)工業廢水再用:中鋼廢水回收,楠梓加工出口區廢水回收,工業使用,每度20元左右。
      (二)生活污水再生:楠梓汙水,鳳山汙水和臨海區汙水之回收利用計畫。
      (三)回收水可作為工業用水之補充水源。
五、水源補護區受限的補償問題。 自來水水費內還有水源補償保育費,保護區內的補償費是否足以補償受限的損失?若沒有應做適當的調整,因此水價應有區域性。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

一、這幾年對於淤沙問題我們已經給予許多關心及專注。

周克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周克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一、這次莫拉克颱風,以河川的標準來講,沒有淤積。我們應該要想高屏堰如何取用水,可以使用蓄水囚沙的方式試試看。
二、我們也要深思,高屏堰應該繼續要投入這麼多成本在這上面嗎?因為水目前還是濁濁的。我覺得投入的模式是可以更改的,可以把淤沙倒到外面去填海造地,或做土質改良種農作物,這些土其實也可以是一種資產。
三、我們看到地下水的管理政策演變,但我們一直沒有用永續運用的方式。再這樣下去,南部會進入取用砂石的文化。公民參與可以接露某某架構的資訊,水利局就不用天天面對分配的問題。擴大公民參與不應該只有討論,要用雙腳雙手一起進來。今天這場座談,如果能促成力量的誕生,會成立很好的防火線。

黃益助(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黃益助(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一、其實不一定要抽那麼多的水來供給大家,可以用回收水,雖然回收水成本過高
二、高雄應去思考把這個洪水和淤砂的問題做整體的規劃,但當然可能是錢的問題,中央不願意補助地方。
三、在大樹右岸有多少抽水井,抽多少水,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水表。我們應該要讓地方知道發生甚麼事情,並記住這些事情。
四、高屏溪六月十九號當天颱風造成豪雨,有許多人去看水有沒有漲上來,關心水問題,但都沒有水利局的人。

黃暉榮(高雄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

黃暉榮(高雄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

一、高屏溪這塊土地在歷史上,它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帶。而高雄平原由於土石流和水利工程的關係,河川每年都會有變化。
二、台灣經濟起飛後,河流遭受到破壞,水汙然來源包含豬和鴨子。再來因為超挖,使得河床業遭受受破壞。八八風災後,高屏溪更有十二立方里的砂石出現。

溫卓淇(舊鐵橋協會理事長)

溫卓淇(舊鐵橋協會理事長)

一、八八風災後,不只是高雄北區受到影響,南部也受到影響,讓許多淤泥和樹木流到河川。自從八八風災之後,九一九也造成另一種傷害。
二、高屏舊鐵橋在興建的時候,花了八年的時間,因為此建設在建造以前,有做了很多水文、地理和氣候調查,所以興建後,它是水災最後一個橋被沖毀的。
三、應該把公民參與時間所短,內容更豐富,並減少未來不必要的傷害和措施,增加一些輔助,將整體的禍害降到最低。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一、在取水問題這方面,這麼多年來在不斷的討論後,包含地理和氣候,是應該有一個更彈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無法掌握的自然因素。
二、我們要做結構性的調整,"拌河取水"這樣的取水過程會造成地表使用損害,我們需要一些措施。
三、在豐水季的時候,會有豐富的地表水,在這時候取水是不會有問題的。但當枯水季的時候,應該要用彈性思考方向來看待取水問題。

溫炳原(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溫炳原(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一、今天有很多議題其實是沒有辦法分開的,像疏濬和取水其實是同樣的,但過程中有一點不足的地方是說,像葉老師的研究早已經出來了,但在網路上我們只能看到摘要,所以我建議水利署應該多把這些資料弄上去。
二、水利署面臨的問題非常棘手,處理這種問題應該先把焦點放大,可能不是只有高屏堰的問題,甚至是有人會問高屏堰該不該設?不然就是水庫和水壩該不該蓋?其實在世界經濟論壇裡面,如果全世界繼續像目前這樣的方式消耗水資源,世界經濟會垮掉,我們在政策上多去補強需求面的探討和啟發。
三、至於淤沙問題,在地的主席都提出很好的方法,把沙用來農用。
四、假設不管將來是解決方案是所謂的輻射井,或放河取水這樣的方案,這些都必須跟地方民眾來討論回饋,不然會造成地方的不信任感,之後如果在建設甚麼都會很難。

楊俊朗(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楊俊朗(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一、台灣是颱風經過的地方,所以台灣水土保持要做好才有水用。
二、在日治時代,台灣許多檜木被拿走,最近也越來越多樹被砍,土地非常脆弱。我們的山放眼望去,大多都是沙和土,很少樹。
三、跟世界比起來台灣的水價相當低,其實水是一種資源,應該回收再利用
四、高雄自來水的的漏水率是百分之二十六,東京只有百分之三,高雄每日就漏了四十七萬立方公尺,台北投入五十五億來改善漏水問題,高雄卻花了一百六十一億來改善漏水問題。

 

影音媒體資料

開場

主持人介紹來賓專家、引言開場
計畫主旨及背景說明


淤砂淹水

1 魯台營顧問、黃暉榮理事長
2 葉克家教授、陳邦富教授
3 王正宗主席
4 曾金益里長、溫卓淇理事長
5 施慶藏前南水局長、賴建信局長
6 陳世榮前副署長


取水問題

1 溫仲良、吳秉宏里長
2 丁澈士教授
3 楊俊朗研究員、溫炳源前秘書長
4 溫清光教授
5 黃益助教授、孫振華課長 6 黃世偉副局長


綜合座談

1 陳世榮前副署長、彭渰雯教授
2 周克任理事、林朝成助理
3 綜合討論、賴建信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