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一組 淤砂與淹水組
溫炳原(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溫炳原
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一、 高屏堰取水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對於文史工作而言,高雄的水源從哪裡來,是一個很重要的故事。過去,大眾對於大樹區只會知道玉荷包和金鑽鳳梨,不曉得飲用的水也是來自大樹。如能把水跟水果的淵源歷史串聯起來,是地方發展的潛力和賣點。
二、另一項大挑戰,是當地對伏流水還存在著疑問,如何跟地方居民表達,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李永龍(高雄市環保基金委員)
李永龍

高雄市環保基金委員
一、921後,造成地層鬆動,泥砂造成河口淤砂,淤砂侵蝕淹水等一連串問題,讓雨量大一點就會造成淹水,是大樹區居民最大的恐懼。
二、興建堤防原是處理淹水問題的最快途徑,也提出很久而遲遲沒有回應。
三、今天有關高屏溪的許多問題,顯然來自於淤砂,例如大雨後的濁度影響取水、河床過高的淹水問題、堤防興建效益,乃至於砂石運送路線。建議要有一套綜整的解決方法。
四、關於大樹堤防的位置問題,應請南水局提供相關河川資訊,製作模型,提供數據,並和佛光山段的居民作溝通討論,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和疑慮。於大樹堤防的位置問題,應請南水局提供相關河川資訊,製作模型,提供數據,並和佛光山段的居民作溝通討論,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和疑慮。
連上堯(南水局主任工程司)
連上堯
南水局主任工程司
一、針對淤砂問題作說明,84年開始回淤,85~86年開始南河堰回淤,下游沒有採沙了,93年鐵路橋坡降河床坡降剩一千分之一,河床調整,大樹區河床坡將變緩,所以造成淤砂比較嚴重。
二、 淹水問題涉及層面相當廣泛,七河局希望透過數場說明會,跟大家說明。七河局預計將七條無尾溝的水源,沿堤防後面將水弄到渠道送到攔河堰,水質好的送到淨水場,水質比較差排到高屏溪下游,南水局會和七河局配合。
第2組 高屏堰穩定取水組
羅守枝(南水局高屏溪攔河堰主任)
羅守枝
南水局高屏溪攔河堰主任
一、取水對高雄很重要,分散風險也很重要,地下水、伏流水、水庫要去分散,分散風險這塊要注意。
二、水資源管理,要怎麼溝通,和民眾的語言要相同,要口語化,如何溝通要再檢討。
三、取水模式傍河取水,可改善水質,事情要釐清,水權問題,要說清楚。
四、清淤濁度太高,用水問題還沒討論很多,開發伏流水這一塊,是否可行?滲透伏流水,需要良善的管理,機關和民間共同組成監督管理委員會,開發後影響為何,需漸進式開發配合監督慢慢做。
周清河(高雄市大樹區文史協會總幹事)
周清河
高雄市大樹區文史協會總幹事
一、本次參與會議,對於怎樣擷取伏流水,已有了瞭解。
二、擴大公民參與,讓民眾參與,溝通很重要,和居民,主導單位要有高度熱忱,互信案子才能達成,輻射井取伏流水會不會造成生計影響(北區),不知道伏流水是什麼?玉荷包農業灌溉會不會有影響,事前南水局沒有做好溝通,今天的簡報資料太專業,里民可能不懂,希望資料以口語化、淺寫易懂方式呈現。
三、伏流水和地下水區別?擷取會不會有影響?抽取的量有多少?要面對面說明。
四、關於後續來擴大公民參與,如何讓居民知道,伏流水是什麼、功能?希望推動大樹文史,充分了解大樹,主持人周克任提了一個方案,希望多一點經費水資源教育議題,由文史協會協助,讓大樹鄉了解水資源文化。
陳瑚琨(社團法人高雄大樹區瓦窯文化協會)
陳瑚琨
社團法人高雄大樹區瓦窯文化協會
一、希望成立水資源博物館,讓大樹人知道了解大樹區,不要數據化,產業的發展。
二、還有一項大挑戰,就是當地對於什麼是伏流水還是不太清楚,要怎麼樣跟地方居民表達,這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溫仲良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一、南水局如果支持,從水源保護區回饋金上,做一些使用方向性建立,結合地方文史和水資源教育,先從伏流水是什麼開始?如到現場去看,結合新的產業、旅遊,再結合水資源博物館,結合產業的開發,請市政府一起開發,用水的產業(豆腐、咖啡),公民參與更積極,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公共工程一起發展。
二、經費如果許可,訓練課程由在地人自行辦理會比較好,師資由南水局支援,透過環境教育課,可成為溝通據點。
三、來義鄉也是標準的伏流水,過去兩年的努力將它形成文化生態旅遊,形成旅遊產業,兩年下來不用花多少錢,在軟體的培訓上也不用花很多錢,而後期是遊客出錢,所以成本和利潤大概都打平,歡迎大家到來義來交流。
張貴閔(高雄市經發局公用事業科)
張貴閔
高雄市經發局公用事業科
一、水利署經費應該比較充沛,會結合中央辦一些建設,向中央爭取,請南水局爭取。
第三組 地方溝通組

周克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周克任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一、 地方溝通的問題,不是管道的問題,而是權責問題、資源分配問題;高屏堰有沒有未來?高雄市水利局和區公所角色如何拿捏?區公所須反應最新輿情,釐清問題,否則民眾感受不到;大樹提供用水,承擔責任很大,為什麼大樹要承受?大高雄怎麼沒有弄出節水城是這一塊,沒有做法,只有想法,問題面對高雄沒有水,會不會變成附近城市的暴民區?節水還停留在宣導嗎?

黃世偉(南水局副局長)

黃世偉
南水局副局長
一、溝通是站在對方的立場,重要的水利設施攸關大高雄地區,盡其所能盡量協調,過去的溝通不完全好但誠意一定有,南水局會持續和舊鐵橋、文史協會討論,例如屏東火葬場煙灰會不會影響大高雄水質,南水局要考量。有效溝通方法,解除民眾疑慮,地下水和伏流水,應該用口語化語言去表示,民眾受益,南水局會出錢出力,對於大樹區公所公益支出有疑慮,會更改進,相關工作需要高雄市政府幫忙,大高雄五年內用水會很嚴峻,所以希望讓高雄市政府知道,地方和政府要一起攜手合作。
二、南水局可以對環境教育可以貢獻一點心力,但這非南水局治理權責可以涵蓋的。
三、伏流水的抽取民眾接受程度不知道怎麼樣,伏流水能不能形成另一種加工的產品,比如說東部的深層海水,包含高粱酒。再行銷方面,可以主打伏流水做出來的冰很好吃,將力量擴大一點。
四、其實中央跟地方是協力的夥伴關係,缺少任一塊拼圖,就很難去推觀光。其實基本上為什麼推觀光很難,因為觀光要出來它必須要有一個貢獻,這如果要出發大家要一起做努力。

蘇智宏(高雄市大樹區大樹國小前校長)

蘇智宏
高雄市大樹區大樹國小前校長
一、水資局很辛苦,拼命找水,喝水的人有感受到嗎?大樹鄉淹水居民一定說南河堰,所以大家為什麼怪水資局?早上提到佛光山的例子,對大樹應該是無害有利,有利的最好,但其實佛光山對大樹沒有實質好處,害就是塞車、賺不到錢,如何補償害?所以溝通上,感受不到?對象很重要,比如說長青協會等,大樹鄉的學校可以辦,學生為對象,民眾對政府都不相信,抽伏流水不會影響地下水,但會不會影響靜流水,收水多少?要用民間的語言去講,透過多元方式來瞭解輿情,不要迷信明星領袖。

溫炳原(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溫炳原-台灣綠黨前秘書長

一、本場次主要談論淤砂和淹水問題,包含清淤、攔河堰設置、堤防高度等等。綜合來說,主要是希望透過本場次的討論,把大家的看法表達出來,對於本區在洪氾區整治和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財產權益上,能達到一個對雙方都比較能接受的方式。例如取水模式好不好?地區用水的問題?大樹地區安全的問題?清淤可不可以運用到當地農作物的改良?

連上堯(水利署南水局主任工程司)

連上堯-南水局主任工程司

一、本局首先說明高屏堰的問題,88年高屏溪完工後,水質是好的,94年之後就有一些問題出現,上游的攔砂量變多,淤砂就整個用工程手段,可以讓主流維持到範圍內,留到右岸的取水口,困擾的是,平常水少的時候,大水濁度高,大雨後就落淤,水就不會進來,為了把流路導到進水口,需要做工程導流工作,未來希望往上延伸。


二、目前取水取的是地面水,其水量才能取得到需水量,目前上游和佛光山那有先做先期的規劃,打算做一個模廠(一天一萬立方公尺),備援一天十萬立方公尺。


三、廖仲達:補充下游鐵路橋的問題,提高後會使淤沙更嚴重,坡降到一千分之一~一千五百分之一,河川越平緩,容易淤砂。

 

李宗恩(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副局長)

李宗恩-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副局長

一、辦理疏濬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工程目前有一個規劃案100年12月委託評估。由於民眾想要的堤防不是再原本有堤防的地方,而是在流路那做。目前評估出施設一個堤防後,會有一個40米寬的水防道路,或是編列預算直接抽水,做了堤防後耕種就沒問題。


二、淹水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外溪溢出來的,另外是村裡面淹出來的,可從淹水的水位了解。

黃忠山(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正工程司)

黃忠山-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正工程司

一、政府單位的計畫施作必須要有所依據,因此委託辦理大樹攔河堰可行性評估,以尋求方案處理。

二、有關堤防部分,目前提出五個方案,但是經費的問題要再協調。

陳義彰(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防洪維護科股長)

陳義彰-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防洪維護科股長

一、過去的河床很低,河水很清澈,目前主要問題是所謂的無尾溝會受到淤砂阻礙,所以水流無法通行。高雄市政府對於七河局要規劃一條堤防是肯定,希望保護標準儘量提高,是不是左尾提高,請七河局就排水狀況幫忙。

二、另一個問題是,因為其他逕流是從山坡上流下來,所以從比較陡的角度流下來,銜接地方會有淹水問題,會溢出來,無法順流,未來規劃時要考慮一下交接的部分。另外,應先做一些水的模型,研究減緩淤砂的方法。也感謝南水局,每年都會開說明會,都會挖50米水路協助高雄市政府。

三、武洛溪當初汙染嚴重,所以沒進行取水工程,希望水利署、南水局,透過工程管理方式,減低淤積防淹水,建議希望考慮每年辦清淤。

廖仲達(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

廖仲達-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

一、從地圖上來看,100年12月的高屏堰河段的變化很劇烈,荖濃溪有很多淤砂還有淹水問題,只要下一場午後雷陣雨,兩岸就會淹水,從模擬實驗看來,河床已經不夠了

二、另一個影響,荖濃溪很容易右岸護岸沖刷,可能塌陷,衝過護岸這段,模擬也有顯示出不穩定的狀況。

三、從94~101年的一些相關報告,南水局從里嶺大橋直接去測濃度做依據,每年固定會測河床形狀、砂等等調查。工程布置方案,南水局也有長中短期計畫,大樹堤防有短期急迫性的需求,模擬是可以保護兩岸不會淹水。

四、改善工程可利用數位模型,排砂效益、測示導流工程等做為評估效果。疏濬是有效的,但是需要評估數量、成分的成效到底是什麼。

謝宜臻(台灣溼地聯盟秘書長)

謝宜臻-台灣溼地聯盟秘書長

一、現在氣候變遷,大雨一定是越來越多,之前921鬆動,莫拉克後造成土石崩塌,淤積的問題是沒完沒了的,上游的土石淤積還更甚。所以不可能單純透過清淤解決的。圖面上L型的地方,應該要有洪氾平原的規劃,農民應該要放棄這塊地方;土堤需要被強化的,讓兩旁的高灘地變成海綿的作用,使得河川有一個空間可以緩衝,以長遠的眼光,攔河堰需要棄守,或者更積極的走向伏流水的取水方式。

二、另一方面,如果高屏堰棄守的話,飲水用水的問題有什麼其他的選項?,專業界應把處理的方式提出來。

李永龍(高雄市環保基金委員)

李永龍-高雄市環保基金委員

一、高屏溪歷史淵源,一定有淹水,才有平原,淤沙是必然的,居住在平原上可能要保護當地的居民,可以提早做一些預防。如果長期以工程來做可能無法改善,思考如何回歸自然是比較好的方法,還地與河比較重要。

二、水域區管理,要考慮河川的容納度、緩衝量,不只是堤防高度而已。

謝登文(高雄市大樹長青會)

謝登文-高雄市大樹長青會

一、高屏溪的淹水問題,不只是淤砂,還有之後的土地下陷問題。政府單位除了整治河川外,還必須兼顧在地民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問題。必須徹底和民眾溝通,找出平衡點,才能減少民眾抗爭。

二、長青會願意擔任政府與民眾間的溝通橋樑。但是,政府單位必須拿出具體計畫與執行魄力。

蘇廣德(姑山國小校長)

蘇廣德-姑山國小校長

一、主管單位所提出的說明跟當地居民所觀察的是有出入的。大樹淤沙問題嚴重,目前落差有三米之多,只要有大水災大樹就會受衝擊。清理淤砂非常複雜,牽扯許多利益糾葛問題。欄河堰建置後,大樹居民受害首當其衝。

二、台一線作為淤砂清運路線的問題,是否政府與大樹的民眾溝通不良,如果能找出平衡點好好做,好好溝通,應該是能有解決之道。

三、過去大樹國小從來沒有淹水,但是有了攔河堰後,就淤砂淹水連連。清理淤砂的時間應在豐水期前加緊清理以防大水來臨。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一、我們長期一直跟水利局溝通一個觀念,地表這麼脆弱的情況下,在穩定供水的情況下,可以發展分散式的取水方案,不只取地下水,伏流水也是另一個考慮,但地下水也不能猛抽,要適時適地的取水方案。

二、高屏堰的取水影響整個大高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勢必取水發生問題,會影響整個大高雄的供水問題。

三、在取水的過程中,除了降低取水風險外,南水局也有開發其他的取水方案,像是高屏溪發展傍河取伏流水這樣的方案,因為台灣的國土越來越脆弱。

四、如何讓資訊更清楚,讓民眾了解,並用比較理性的態度去理解,比如說有公共利益的背景,這是我們一個比較嚴重的主題。

五、回饋金部分使用問題,可加強和水源保護關係,還是要尊重在地的選擇。

六、建議後續有相關經費可以來支援的話,撥一點經費來做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議題,達到地方上的產業發展,多元發展。可用回饋金做,文史學會配合相關單位,讓大樹區居民了解水資源文化。

七、整個討論流程為先請魯老師說明一些觀念看法講解,再請在地的團體代表對於南水局所推動的伏流水傍河取水有什麼樣的疑慮以及有什麼危機感,是否有什麼不滿的意見,可提供出來,讓大家了解,技術面的話請學界老師,管理面的話就起南水局的長官做一些回應。

八、要盡早提前和居民溝通,才不會誤會越來越大,前置準備工作,包括居民生活環境。

羅守枝(水利署南水局主任)

羅守枝-水利署南水局主任

一、跟民眾溝通,要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我們也一直持續在做溝通。

二、如果沒有監控的管線,事實上根本無法知道對地方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幫助,能創造三贏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

湯毓勳(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副局長)

湯毓勳-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副局長

一、建議在大樹設立一個水資源博物館,把先民的取水方式,過去與現在取水的差異性,高屏溪水脈怎麼走,中央山脈地下深層水取得水為什麼是軟水,把這一些點點滴滴都在這個水資源博物館表現出來,讓所有的人願意來這裡了解,讓大樹人知道水資源跟他們的關係,因為這是從清朝到現在的。當然也可以展示一些監測數據。

丁澈士

丁澈士-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一、建議組織一個監督聯盟,可以監督地下水源變化,水位變化,評估抽水時機。

二、在日本的時代對於高屏溪取水方式,規劃都是用伏流水,利用伏流水的功能,因此,民間團體會一起推動伏流取水。

三、建議伏流水應採簡單的方式說明,明確告訴民眾伏流水對於當地是否有影響,影響多少,民眾會不會拿不到水或造成地層下陷。

四、地下水就是地下水庫,經過估算,小河川有20萬噸水,大高雄用一千年都用不完,問題是在於用水的方式有一些問題。

周乃昉(成功大學教授)

周乃昉-成功大學教授

一、水資源的利用這件事情涉及到很多人的權益,所以要讓利害關係人能夠參與及監督,監測數據要開放,要隨時公布這個相關數據,以確保對權益沒有影響。

二、應藉由小型和逐步的實驗來評估大樹鄉有無受到影響,影響多少就編補償費,用以補助電費。如果農作受到影響,自來水公司一定要找客觀的鑑價公司來評估進行補償。

魯台營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一、首先報告大高雄水源的供應來源太少了,到處在取水,還有農業取水。這張圖顯示出從高屏堰每天取105~110萬噸水,工業用水(每天30萬噸的水)等,還有10萬噸供應岡山地區用水,其實這邊還有地下水和伏流水(每天大概15~20萬噸水)。高屏溪每日民生用水需求一百萬噸,枯水期的時候八十萬,會有供水缺口,不夠的水源主要從南化水庫調過來約四十到五十萬噸,但是水質則是另一個問題,而且主導權在屏東

二、第二個問題是這樣的方式對高屏堰的風險很高(水不夠、混濁),混濁要過濾也很難,又要給台南用水,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三、斜張橋的水每日大於一百一十萬噸,但到了高屏堰卻變成每日少於八十萬噸的水,斜張橋到高屏堰這超過十公尺(甚至20~30公尺)的沙層是否是最好取伏流水的地方。

陳瑚琨(社團法人高雄大樹區瓦窯文化協會)

陳瑚琨-社團法人高雄大樹區瓦窯文化協會

一、在大樹區伏流水都相當豐沛且水質都相當廣受好評,未來想要的樣取水方式,會不會影響水質和大樹區民生用水,以及影響情形的問題需要澄清。

二、是攔河堰淤沙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排砂設施?

三、建議水資源中心可以更擴大、升級成立水資源博物館。

張清榮(高雄市大樹區農會總幹事)

張清榮-高雄市大樹區農會總幹事

一、過去私人企業使用大樹區的水源也曾出現過一些衝突,經過協調後,私人企業願意給予大樹區兩千萬的回饋金,並交由大樹區區公所來處理。目前台塑亦設立一個公關站,作為協助大樹區的窗口。

二、會產生相關的抗爭情形,主要在於民眾無法獲得資訊或產生誤解。因此,政府單位在推行相關政策或計畫時,應先準備好民眾可以了解的圖表說明,透過聽證會或公聽會的模式,讓民眾清楚了解,尤其是事關民眾權益的部分。如果能保障民眾既有的生存權益,將能減少衝突和抗爭。

周清河(高雄市大樹區文史協會總幹事)

周清河-高雄市大樹區文史協會總幹事

一、政府要施作相關工程必須讓在地民眾了解,不能默默地進行,尤其是跟水利相關的工程。因為這樣的工程不僅在環境面影響的面積很大,也會影響很多民眾的財產權益。大樹為狹長地形(山坡地),如何保障整個大樹一個安全,那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政府單位能夠重視。

二、要向民眾進行說明所使用的資料要很簡單,有數據是比較請處的方式,會比較容易讓民眾了解伏流水,可能可以減少日後疑慮和抗爭(資訊的溝通,用字淺詞,淺寫易懂)。

三、感謝承辦單位給我們一個很正確的觀念,何謂伏流水、地下水,大樹地區扮演的角色?今天也很感動大樹區能夠供應這麼多的水給這麼多的鄉親。

四、希望能極力推動大樹的文史此古蹟及資源跟產業做結合,能跟大樹鄉一同了解大樹的美在哪裡。

莫評任(曾文水庫管理中心主任)

莫評任-曾文水庫管理中心主任

居民對地下水是最關心的,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達到與居民的互信。建議下列方向與內容:

一、第一,跟大樹居民說明清楚要做輻射井的取水方式,取水的時間和量

二、第二,輻射井埋設的深度,跟民眾抽水水井的深度兩個要做比較。

三、第三,抽取水的水層有沒有影響到大樹區。

四、第四,地下水的豐枯變化分析要弄出來。讓民中知道不會收到影響,包含建設的回饋等如何處理。

五、建議成立一個策略聯盟。

王盈欽(南水局水文課工程司)

王盈欽-南水局水文課工程司

一、感謝農會總幹事提供資訊,對於地方說明有不足敝單位會繼續努力,讓鄉親的疑慮解除。

二、針對工程師作程序做說明,為先解除疑慮與不確定性,會先做一個調查,調查當地適不適合取水,再來決定取水量和時間點。

三、感謝大家提供創造雙贏的方法,敝單位在規劃興田地區伏流水時,其實都有考慮到很多面向,例如豐水期的取水時間點,是依據跟高雄署會開會的時候,他們所表達的意見。

四、隨著時代的變遷,未來工程的趨勢將是小型、好操作的,所以在這規劃設置10口,以分散風險。

五、建議未來與大樹區居民溝通的時候,可採取眼見為憑的實物展示,例如一個模場,旁邊有觀測井,可以建立概念。

六、建議可以透過環境教育的方式,可以看到各種取水方式,凸顯水資源教育。

張貴閔(高雄市經發局公用事業科)

張貴閔-高雄市經發局公用事業科

一、敝科的業務比較偏向居民的用水面,今天大家提出許多站在穩定大高雄用水的立場,這些意見都能在跟居民可以和平共處的情況下,還可以兼顧到市民用水的權力。

二、大樹如果整合觀光資源應該是可以很豐富的,至於經費的部分,水利署經費是比較豐富一點,所以會比較傾向向中央來爭取,大家一起來結合。

 

周克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周克任-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

一、今天主題是地方溝通議題探討。溝通機制會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在於產回饋機制一向模糊不明,而且回饋流向、用途等等問題都需要釐清。

二、良性互動溝通後,需要轉換成決策的內容,還需要政府單位的決心和長期納入民眾意見。

三、溝通需要事先進行準備。不只是會議前提供相關背景資訊,還包含問題的準備。尤其是,必須先了解民眾真正關心的問題是什麼。而且,口頭上的溝通容易產生不同的想像,導致遲遲無法有結論和行動結果。因此,需要有相關圖說,如3D圖來做說明。

四、水資源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因為涉及的層面不只是在「水」本身,還包含民眾生命安全、地層下陷和產業用水的相關問題。在政府單位也是有許多主管機關,例如南水局、七河局、高雄市政府等等。因此,必須要有一套能讓民眾閱讀理解的表達方式,能合理解決高雄的用水問題和兼顧大樹區民眾權益的方案。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五、公民參與不只是邀請各方來討論,更需要釐清問題、將問題化繁為簡,對於如何獲取資訊、權益關係的問題、民眾感受度問題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黃世偉(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

黃世偉-南水局副局長

一、南水局作為高屏堰的管理單位,會維持取水的穩定度,也會兼顧鐵路橋的安全問題。由於94年淤泥問題嚴重,清淤為必然的工作。對於濁度一直都很高的問題,也需要有相關配套來解決。


二、對於取水的方式是要取用伏流水(淺層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是需要探討的課題。對於伏流水方式的疑慮,是否可透過大樹區公所、民意代表藉由公民參與溝通,用7~9天的實驗過程來試做,以消除疑慮。


三、莫拉克颱風時,南高雄無缺水,北高雄停了10天,整個淹水,面對河床淤高問題,有加高1米2,避免淹水問題。所以大高雄水資源不能只靠高屏堰,目前取用伏流水這問題需要去研究。


四、南水局在處理攔河堰時,85~88年都有與地方溝通,自88年完工後,也造就大樹鄉許多就業機會,對於回饋地方、砂石運輸等等問題,也盡力和區公所合作,儘量滿足地方需求,做到敦親睦鄰的工作。或許有些地方溝通沒有做到完美,但是會持續進行。

五、水資源的議題所牽涉的範圍真的很廣泛,希望高雄市政府、大樹區公所能在南水局推動的相關工作上給予支持、指導與鞭策。對於供水穩定的問題,也和自來水公司持續合作,進行檢漏和節約用水宣導工作。也透過許多說明會來和地方進行溝通,希望高雄市政府、大樹區公所能一起在相關會議上支持、協助。

羅碧燕(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水利行政科股長)

羅碧燕-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水利行政科股長

一、關於管理高屏堰,高市府水利局很感謝南水局的許多幫忙。需要水利局配合也會第一線全力配合,例如之前民眾向議長陳情的時候。

二、以專業來說,取用伏流水是沒有問題的,也得到環保團體支持,但可能和民眾沒有好好溝通,新仇舊恨,民眾反彈,所以溝通可能還得花更多時間。陳市長很重視和民眾溝通,也都會參加與民有約,聽民眾的聲音,平常需要和民眾建立感情,但南水局或中央單位要和民眾溝通可能比較有隔閡,常常需藉里長、區公所和民眾建立橋梁,比較能得到民眾信任,建議南水局要先釐清核心問題和關鍵的癥結,可能需要去取得意見領袖(民間團體、里長等)的支持。

三、對於回饋的問題,可能要和大樹區公所或民眾建立特別的回饋機制。過去水質保護計算回饋內容是依照保護區的面積和人口數比例,但是可能不是用大樹,建議南水局對於回饋機制需要其他的考量。

黃傳殷(高雄市大樹區區公所區長)

黃傳殷-高雄市大樹區區公所區長

一、中央政府的許多政策,都太晚聽取地方民眾的意見。例如過去攔河堰或是預計想要推行的伏流水計畫。如果高屏堰還有20年的運作時間,希望未來會有好的溝通。

二、現在地方民眾對於環境面的焦慮和問題是:面對高屏溪洪泛問題,為何不能在大樹段建立堤防,以保人民生命身家安全?清淤工作是否有確實執行?面對河床不斷堆高和沙塵問題,政府單位是否有心解決?大樹區公所提出的許多解決計畫,但是都遭中央單位拒絕,也讓地方民眾無法接受。

三、透明公開的資訊是公民參重要的關鍵。大樹區公所常常疲於中央各項計畫和經費預算的申請。如果關心地方,應該要有明確和確定的程序和內容,以及公平的高屏溪水質水量保護區回饋金計算方式。整個執行的行政程序常常出問題,造成地方很大的困擾,希望改善這問題,要讓地方感受得到。

蘇智宏(高雄市大樹區大樹國小前校長)

蘇智宏-高雄市大樹區大樹國小前校長

一、關於政府的許多工作,例如代辦、清淤、減少揚塵等等事宜,必須要讓民眾感受得到。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民眾要的感受不是只有口頭上的關心,實質的權益關係和生命安全是民眾最關心的事情。對於損害基本和既有的利益、或是被差別待遇、只有百害無利的事情是民眾最容易抗爭的部分。因此,不管是用環境教育或是宣導、水費調整等方式,都要盡可能公開相關資訊,例如水位監測的結果等等。

林立輝(舊鐵橋協會執行總監)

林立輝-舊鐵橋協會執行總監

一、高屏溪為生命之母,建議只要需要堤岸適合施作石籠的部分,應該都要施作。

二、舊鐵橋已經成為高屏一個遊憩景點,但是濕地公園門口,有許多淤泥,沙塵暴影響很大,遊客會抱怨,也有很多遊客關心高屏溪水質,認為這是否會影響高屏溪水質。另一方面,屏東火葬場將興建在附近,對於水源的水質是否會有影響?如果考量觀光效益,火葬場的場址必須重新考量。

三、建議節水教育應納入教科書,從小紮根做起。

柯武村(高雄市大樹文史協會理事長)

柯武村-高雄市大樹文史協會理事長

一、政策必須先與民眾溝通了解,從小事著眼,釐清疑慮與問題,選擇好的解決方法。以解決曹公圳為例,找出方法,好好解決,才會有好的結果。

 

賴建信(水利署南水局局長)

賴建信-水利署南水局局長

一、今天上午分三組進行討論,第一是針對泥沙、還有淹水,第二個議題是針對伏流水的開發,第三個議題是針對地方的意見溝通,包括回饋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包括安全議題,民眾對於南水局努力處理的攔河堰、清淤工作有所疑問,南水局會再努力進行溝通,並且已經在研擬計畫要擴大淤泥的清除。


二、淤砂問題時至今日已是棘手的問題,至於高屏堰怎麼去改善,希望藉由今天的會議,透過大家意見的回饋,也許下個月開地方說明會,然後再來聽聽地方的意見。其實高屏堰中心有在做水文的改善,有初步的構想,這些想法會回饋到構想裡面,地方在特別條例的執行期間,105年之前希望實現。


三、高屏溪的水治理是一個複雜而且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本局和七河局會針對水利署審查的意見做綜合性的檢討,也會邀請陳副署長、還有資深的專家、顧問、水利規劃試驗所,來看七河局和本局提出的是否恰當。假如恰當的話,署裡的經費將特別條例稍微調整,七河局攔河堰1500公尺以上,有編列一些,土徵法修正之後土地法要在前面,透過這樣的努力,大樹堤防也許有改善的地方。至於泥砂的問題,土方不斷下來,七河局清的泥沙幾乎為全國冠軍,還是跟民眾感覺有落差,那土方車子運送有限,也許在關鍵的地段或瓶頸段,去做適當的疏濬,透過水的力量,河川的變動還是會長期進行。


四、有關於伏流水的取水問題,兩天前居民誓死反對、主要意見大樹堤防是一個,認為高屏溪攔河堰不好,淤積沒有清除水患沒有解決的一天,因為攔河堰的設置,造成水質水量保護區,限制使用的問題,民眾比較關切事項,即便沒有水質水量保護區的話,在河川供地的使用許可之下,水利署過去以前比較粗曠式的管理,到現在步入正軌的處理,比如說高山地種西瓜,現在都要環境管理法去許可了,七河局水利署也有政策,土地使用管理有政策,取用伏流水,流到興田的水,可能會影響耕種和賣水行為甚至未來做模廠,其實這兩個想法有矛盾,會多做一點研究調查,這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係會更清楚,南水局在水源淺的地方,如魯老師提到伏流水取水,本局認為是說高屏大湖已經合法的階段,未來二三期的開發,如果地方同意,取水方式可以以這種方式提供,對環境的衝擊比較不大,希望大家把本局的想法散播出去。今天獲得很大的收穫,連副局長也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像如何做模型、深井,從教育動畫,來跟民眾溝通,進行公民教育。公民參與會涉及政治,很難會有理性的討論,本局希望能導到理性的探討,未來這個平台如何走下去,希望大家支持下去,透過伏流水可能演變新的模式,堤防沒有明年一定淹水,大家都希望做,可是經費有限,但是還是要做,不然以後會後悔,需要突破困境。


五、有關回饋問題,做道路等計畫都被退,把代辦的方式和回饋扯在一起,都認為別人來給我錢就是回饋,但是別人給錢回饋都是用代辦的方式。這是認知的誤差。譬如如果是來做景觀等,就但和南水局的法定權責有差,就無法辦理。我們是有心要對地方去回餽用額外經費去落實,但因項目不符,好意被誤解變壞意。其實真正的基層建設,不見得都會普羅大眾,假設伏流水有回饋,應該讓地方每個民眾都得到。


六、環境教育方面,本局希望股長回去跟市政府反應,希望更多資源參與,水的產業透過這方式,地方會感受更多,讓地方賺到錢,希望未來說明會形成支持。


七、希望大家給建設性的意見。


八、囚砂區的概念,本局下次在高屏溪改善方案,可以參考,應是採取定量定點,會比帶狀的好。


九、假設地方同意,大樹的堤防,會去做週邊做農地的改良,但涉及高山地種植,需要一兩年去克服,會去做處理。


十、伏流水定義和想法,如開發(傍河取水、伏流水取水),取水量不能超過原來高屏溪攔河堰核准的水量,這樣就不會有水權的問題。還有認知的差距,水公司說有做,居民卻不想做。


十一、今天會議提出的希望和建議不見得很快會落實,但會回到行政體系去做檢討,把兩場的建議彙整起來,透過媒體新聞散播出去,謝謝陳副署長表示願意做為溝通的橋梁。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魯台營-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

一、中油、台朔、永豐餘取了很多水,興田這邊的水脈,佛光山種植高經濟產物都用那邊的水,目前的誤會是因為在當地有放置了監測井,但居民不知道是監測井,沒有講得很清楚,當初如果讓居民知道就好,不過也沒有關係,要對溝通的結果有信心,要越早跟居民溝通比較好,讓居民知道那不是在挖鑿不是伏流水,應該是可以解決的,再來談到監控機制、回饋機制等等。

二、水資源保育基金,應該是可以更注重綠色環境,對水資源保護的議題,社區營造也可以在這部分來做,需要友善溝通,有信心經過安排,用更生動及動畫方式,用簡單講法,讓民眾更清楚地了解,使他們對未來取水的方式有信心。

林元鵬(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

林元鵬-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

一、剛剛局長提示很多,主題在高屏堰上面,民眾會到局裡,其實也不能說是抗爭,其實居民真的很理性,如果站在同立場同理心,就可以了解是有誤解、有委屈,需要解套。堤防部分,本局會和七河局合作,南水局願意努力。


二、環教的部分,高屏溪有特殊特性,不是一般的水利設施可以說明,如果搭配伏流水和輻射井的解說,可搭配環教來做。利用曾文水庫的方式,另外的一個環境教育的目標,需要努力推動。

三、個人認為跟在地居民要主動溝通,先用簡單power point書面講解,再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做模型(深井、伏流水)說明。

陳世榮(水利署前副署長)

陳世榮-水利署前副署長

一、對於地方建設推動事務,本人樂意扮演橋梁的角色,目前本人也是擔任諮詢委員的角色。


二、過去在水利署時,執行河川排水工作,常常覺得跟NGO討論的事情回到行政體系,有時會有落差。包含伏流水等,溝通很久都沒去做。但賴局長上任後,有很多新觀念,賴局長講話很有條理、講公民參與這塊,在中部做得還不錯,很多NGO觀念、意見透過我轉達給賴局長,局長也在接收執行中。


三、疏濬的問題,早期蓋攔河堰時,有承諾,回饋給地方一直沒有推動。基本上,個人認為政府應該要守信,提出一個構想,在好的辦法還沒推出時,高屏溪淤砂,希望做一個沉砂池,大型的水池,然後回饋給地方,交給地方去疏濬推動,過去都沒推動,造成地方不滿,希望南水局突破這個議題。


四、個人很贊成施做堤防,但是不要做的硬梆梆,需要做一些生態的,讓大樹鄉接近高屏溪,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緩坡式的提案。


五、自來水公司對於伏流水的想法跟NGO還是有落差,他們是在倡議另一套理論,這一部分可能南水局要和自來水公司談論清楚,因為自來水公司可能是要抽地下水,不是伏流水。


六、本人會協助大家繼續推動地方溝通事務。

今天上午分三組進行討論,第一是針對泥沙、還有淹水,第二個議題是針對伏流水的開發,第三個議題是針對地方的意見溝通,包括回饋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包括安全議題,民眾對於南水局努力處理的攔河堰、清淤工作有所疑問,南水局會再努力進行溝通,並且已經在研擬計畫要擴大淤泥的清除。

有關於伏流水的取水問題,兩天前居民誓死反對、主要意見大樹堤防是一個,認為高屏溪攔河堰不好,淤積沒有清除水患沒有解決的一天,因為攔河堰的設置,造成水質水量保護區,限制使用的問題,民眾比較關切事項,即便沒有水質水量保護區的話,在河川供地的使用許可之下,水利署過去以前比較粗曠式的管理,到現在步入正軌的處理,比如說高山地種西瓜,現在都要環境管理法去許可了,七河局水利署也有政策,土地使用管理有政策,取用伏流水,流到興田的水,可能會影響耕種和賣水行為甚至未來做模廠,其實這兩個想法有矛盾,會多做一點研究調查,這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係會更清楚,南水局在水源淺的地方,如魯老師提到伏流水取水,本局認為是說高屏大湖已經合法的階段,未來二三期的開發,如果地方同意,取水方式可以以這種方式提供,對環境的衝擊比較不大,希望大家把本局的想法散播出去。今天獲得很大的收穫,連副局長也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像如何做模型、深井,從教育動畫,來跟民眾溝通,進行公民教育。公民參與會涉及政治,很難會有理性的討論,本局希望能導到理性的探討,未來這個平台如何走下去,希望大家支持下去,透過伏流水可能演變新的模式,堤防沒有明年一定淹水,大家都希望做,可是經費有限,但是還是要做,不然以後會後悔,需要突破困境。

有關回饋問題,做道路等計畫都被退,把代辦的方式和回饋扯在一起,都認為別人來給我錢就是回饋,但是別人給錢回饋都是用代辦的方式。這是認知的誤差。譬如如果是來做景觀等,就但和南水局的法定權責有差,就無法辦理。我們是有心要對地方去回餽用額外經費去落實,但因項目不符,好意被誤解變壞意。其實真正的基層建設,不見得都會普羅大眾,假設伏流水有回饋,應該讓地方每個民眾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