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1)
本計畫在年度目標為協助高屏堰穩定供水計畫中,各權益利害關係代表人之間從「信任」獲得「共識」。 在「共識」此一目標的內容上,本計畫研擬了共識觀察行動表如表2-1,包括觀察項目、觀察行動、觀察指標、觀察點、行動策略等欄位設計。 在「共識」項目上,依照本計畫需與各權益利害關係代表人溝通協商之各課題,歸納為「溝通平台有效性」、「緩解歷史情結」以及「取水方案調整與接受」等三個觀察項目,並在各項下建立可被觀察之行動,依該行動設計可觀察之指標。 而本計畫全年度工作內容與成果亦以此三項觀察項目進行呈現(請參見第三、四、五章內容),並於第六章中就年度工作內容與共識行動表進行檢視與成果分析。
1.在本計畫中,包括推動高屏堰穩定供水計畫之政府機關、地方政府、學者專家、里長、社區團體、農業團體及NGOs團體等。
2.本計畫所列之「共識」項目觀察方式主要以質性分析為主,且由於各觀察行動,將受到相關計畫進度、地方政治情勢、跨權責機關制度與法令等具多變性的限制因素,因此相對應之對策與時程有其變動性。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2)
表2-1 共識觀察行動表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3)
表2-1 共識觀察行動表(續)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4)
表2-1 共識觀察行動表(續)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5)
表2-1 共識觀察行動表(續)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6)
以下則分項概述各共識項目下之觀察行動、指標與觀察點:
一、溝通平台有效性
本項主要觀察計畫中所設計的幾種溝通平台,以及所建構的溝通情境,參與者是否認知或認同這些可成為具長期運轉的機制。
(一)南水局公民參與行政機制
由於本計畫執行時限預定至104年度,因此透過高屏堰穩定供水計畫主題,所建構的各種溝通機制與經驗法則,需能移轉由南水局持續運作,因此需嘗試建構能內化於局內行政機制中,裨益各單位推動取水方案面對地方民意時的經驗參考及機制運用。今年度則先嘗試建構可試運轉且具共識的方法與認知態度,再於明年度進行深度調整與機制化之作業。其觀察行動有如下兩項:
1、工作小組工作坊 本項主要運用南水局經常性辦理之高屏堰穩定供水工作小組聯繫會報,針對需解決之溝通課題設計包括同理心認識、情境演練、專業簡化說明、溝通策略選擇等學習操作主題,規劃辦理適合之工作坊,並於辦理後逐步分析探討供水計畫對大樹沿岸地區民眾的權益影響及適當的協商方法,以作為實際與民意溝通之策略。
本項觀察指標為「確認具共識的學習操作主題」以及「高屏堰穩定供水計畫對民眾影響及協商方法」。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2、公民參與內化行政機制
本行動主要於執行多次高屏堰工作小組工作坊後,將獲得的課題與方法,作為背景資訊,邀請南水局各單位員工,以工作坊方式探討員工可接受且能認知之方法,以及可納入行政機制的具體作法。再將這些結論書面化為具操作型之手冊,作為今年度本大項之初步成果。
本項觀察指標為「形成具把握的方法與步驟」以及「行政機制初步形成」。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7)
(二)公私協力(社區工作坊)
本計畫於102年度辦理二次社區聯合工作坊時,嘗試邀請社區與公部門(南水局及七河局),以大樹堤防認養為主題,透過分組參與以及願景共構的互動討論,在彼此腦力激盪中,減除公私之間討論政策的上下關係與疏離感。因此在103年度評估仍以社區工作坊作為公私之間最適之溝通平台,並嘗試從願景討論至共同行動,達成公私協力的長期互動機制與成果。
1、堤防認養籌備
除了因應地方民意需求而規劃興設的大樹堤防預訂於今年10月前後開始第一期工程(檨腳至姑山段),南水局亦規劃評估於堤後施設導水工程,於汛期高屏溪地面水濁度高時,引用大樹丘陵地主要坑溝之地面水作為備援用水,並減少坑溝排水帶來的溢淹災害,目前由於評估引用水量是否足以花費成本興設堤後導水之效益,因此暫以七河局所規劃的堤後土溝做為分量排水使用。然而,大樹堤防與沿岸社區發展因有所連結,因此計畫團隊將嘗試協助各社區以工作坊方式,針對堤防如何認養維護管理、景觀空間規劃及運用於社區生活生產的方式。
在本項觀察行動中,設計以「持續性的參與意願」、「認識與討論水政策的學習效果」、「相關政策與行政制度配合社區意見產生調整之程度」以及「專業參與成為溝通媒合工具之測試」等觀察指標,各指標之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8)
(三)溝通情境延續與設計
102年度本計畫順利與沿岸社區意見領袖及社區團體,獲得信任關係,主要歸功於溝通情境的各項舖陳與布局,因此今年計畫團隊仍以延續及深化設計的方式,保持良好溝通情境,讓參與公私各方維持或深化彼此的情誼。
1、水利署荔枝團購 本項觀察行動在今年嘗試建立長期的運轉機制,並邀請水利署福委會進場扮演訂貨與宣傳行銷中心,以鼓舞大樹荔枝供貨者,嚴選具吉園圃認證以上之安全產品,確保長期合作之品質。 在觀察指標上,以「評估建立永續經營機制」為重點,相關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2、高灘地安全農業推廣可行性 本項觀察行動在於評估高灘地具吉園圃(含有機)以上認證之各類農產品,相關供貨之產銷班是否具意願長期供貨給相關單位(如佛光山)。但由於各供貨產銷班大多均有其長期通路及價格,因此除非價格誘因能達一定水平,則此團購交易關係方能達成,是以本計畫團隊將與各供貨產銷班協談合作之可行性。 在觀察指標上以「評估供貨產銷班之可行性」以及「媒合長期採購團體之可行性」等兩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3、田調拜訪溝通 本計畫經常性拜訪高屏堰集水區受權益影響之社區意見領袖及社區團體,除保持資訊交流的即時性、回應地方民意相關需求以及瞭解可貢獻於高屏堰穩定供水各項計畫之常民知識外,更要注意因今年逢台灣地方選舉,地方民情是否討論涉及高屏堰穩定供水或高屏堰過去對地方帶來的歷史情結各相關課題,這部份的民情趨勢需透過經常性拜訪溝通予以密切掌握,以避免各項不可預知之負面效應衝擊。 在觀察指標上設計以「選舉氣氛影響觀察分析」、「民眾意見即時回應能力」以及「相關常民知識採集與應用」等三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9)
二、緩解歷史情結
高屏堰過去運轉至今,在地方民眾累積許多包括集水區土地發展限制、農業生產方式限制、洪災及回饋機制無感等情結,也因此在102年度本計畫團隊針對各課題進行深度訪查並探索解決之道,這些行動也讓社區感受到信任關係,因此今年計畫團隊希望進一步緩解各歷史情結,並逐步設計及執行各解決方案,期能達到各方滿意之共識。
(一)大樹堤防興設進度
大樹堤防興設與否及其進度是否延宕,在102年沿岸社區民意相當高度關注,也因此出現兩次陳情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的行動。由於七河局已完成大樹堤防的規劃設計,並獲得第一期工程經費,預訂於今年10月前後從檨腳段開始動工;此外,包括興田與統嶺兩社區所關注的堤防向上游延伸訴求,亦由水規所納入高屏溪治理線三年檢討計畫中。上述各項進度與是否延宕,關乎沿岸社區民意檢視水利署之誠信,也間接影響高屏堰穩定供水各取水計畫未來民意接受順暢性,因此為本計畫中最優先重要之觀察項目。
1、主工程進度的變動 本觀察行動主要在於定期追蹤大樹堤防包括與社區說明溝通、施工期程以及施工過程中之進度順暢性;並在遭遇各種危及進度延宕之因素發生時,能評估各種緩和地方民情之停損策略。 觀察指標主要以「延宕進度的衝擊與停損點評估」為主,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2、延伸訴求進度的變動 本觀察行動主要在於定期追蹤大樹堤防上游延伸訴求,納入水規所辦理高屏溪治理線檢討的進度期程,以及協助安排規劃水規所與興田及統嶺兩社區民意的溝通互動流程。 觀察指標以「是否順利進場辦理」、「水規所是否同意運用本計畫溝通平台」以及「水規所/興田、統嶺社區雙方合意共識之滿意度」等三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10)
(二)回饋機制與方案
從101年至今,南水局與沿岸社區互動溝通中,發現民意對於回饋金使用方式無感以及要求南水局在清理高屏堰上游淤沙時能一併提供水尾土供農民使用。因此計畫團隊針對此二項較具艱難(需評估法規限制、跨單位權責及跨專業技術)之課題,於今年進行深度評估與執行策略的布局。
1、 水利署回饋金協商地方有感方式 本觀察行動希望媒合社區、區公所及水利署之間,重新檢視原設定回饋金使用機制哪些環節造成居民無感,並嘗試建立溝通平台,使各方互動出具共識之有感方案。 觀察指標以「原有制度探討」以及「建構使社區有感的執行方式」共二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2、 水尾土供應農民 本觀察行動希望透過跨權責單位、跨專業以及法規探討等方式,媒合水利署水政組、高管中心及大樹區公所,建立可服務大樹農民無價提供每年清淤之水尾土之適當流程。 觀察指標以「無價或有價供應可行性」及「區公所扮演供應平台可行性」等兩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共識目標內容與觀察行動(11)
三、取水方案調整與接受
高屏堰穩定供水各項取水計畫中,本計畫團隊評估幾項較具可行性之計畫,評估今年運用跨專業/社區工作坊等溝通平台,嘗試瞭解社區民意對這些計畫可接受之程度與共識方向。
(一)伏流水模場試驗計畫
本觀察行動為高屏堰穩定供水各項計畫中最為重要且已順利施工,其施工技術、施工成本以及試驗結果,將直接影響後續推動高灘地傍河取水的可行性,因此不論進度、取水效益以及對週邊民眾生活生產用水之影響半徑,均為需追蹤分析及進行專業簡化之範疇。此外該模場亦設計有戶外解說空間,期待能成為檨腳社區之新地標(連接三角生態公園、原低水護岸自行車道及高管中心水資源展館),本計畫亦將探詢檨腳社區團體運用該空間之意願及方式。觀察指標以「施工過程民眾接受度」及「戶外解說空間民眾參與意願」等兩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二)高灘地傍河取水
本項計畫南水局原設定於興田段高灘地,規劃設置10口寬口井,以於汛期每日取10萬立方公尺伏流水作為高屏堰的備援用水。但該計畫受到興田里民意高度反對,經計畫團隊溝通協商後,興田里長提出將寬口井群分散設置高灘地之構想。然此構想在技術、成本以及沿岸其他社區民意接受度上,均需進行深度探討與溝通,因此今年計畫團隊將運用跨權責單位/跨專業/社區工作坊等溝通平台,探詢分析各方具共識之方案。 觀察指標以「南水局規劃方向確認」以及「沿岸各里民意溝通接受度」等兩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
(三)大樹堤防堤後導水
該項計畫目前在引用水量、導水渠道寬深度設計以及其效益性進行檢討中,且明確選案可能延至明年度方能有具體結論。本計畫團隊將追蹤黎明工程顧問公司各項檢討結論,以評估是否未來會具體成為沿岸社區之新地標,進而於明年度探詢各社區納入與大樹堤防共構為社區認養圈之意願。 觀察指標以「排洪及水質保護效益評估與確認」以及「堤後導水及滯洪設施變數評估」等兩項,其觀察點及對策,請詳見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