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摘要(1)

本計畫為推動東港溪流域內各權責單位、地方居民的訊息流通並逐步建立新夥伴關係,運用田野調查、水質檢測機制建立及公民參與中的溝通平台機制、公私協力以及工作坊運用等概念與方法,試圖逐年建立參與改善水質的組織網絡,以將東港溪潮州大橋以上之河道水質,逐步轉成甲類水體,供水資源權責機關,評估運用為公共給水之原水可能性。

東港溪流域之整治面向主要有二:河防安全及水質整治,相對之下河防安全的政策推動已屬較為成熟,水質整治則是現在各權責單位致力推動改善的方向。然而,流域之權責機關垂直包含中央、地方,水平則橫跨水利、環保、農政、林務等單位,如要進行政策對話及合作實為高難度的挑戰。

本年度藉由田調拜訪的方式,蒐整針對東港溪流域於現階段已執行以及未來規劃的政策方向相關資料,包含畜牧減廢、推動污水下水道、大潮州地水下補注湖及環保稽查機制等。在互動的過程中,可發現各權責機關彼此間對於水質改善的執行方向都予以肯定的態度支持,但同時也發現「稽查機制」的落實與整備是東港溪畜牧污水減廢的重大關鍵。

故基於103年度所建立的包括「建構簡易水質監測工具」、「潛在認養團體意願調查」以及「收集掌握各權責機關減廢政策」的基礎上,推動104年度的「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促成公私協力合作減廢計畫」以及「跨權責機關與民眾對話交流平台」等三個重要目標。

摘要(2)

一、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

為營造護水民意,本計畫以「東港溪流域伏流湧泉溪流認養活動」作為推動主題,建立包括「潮州泉之地」認養民治溪上游示範點、新埤鄉建功社區發展協會認養牛埔溪上游、崁頂鄉港東婦女新知發展協會認養東港溪舊河道地方級濕地等共三個認養點。經認養與異常舉發的過程後,各認養點經交流檢討,決定於本計畫辦理之「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平台中,向環保權責機關反應稽查機制相關不足問題之處。各認養團體認為促成稽查機制的完整攸關民眾認養的信心與動力,因此認為需繼續督促縣府落實稽查公權力之決議。

另外,藉由水利署第七河川局選定潮州到萬巒段之河堤做為「魅力河川」計畫推動範圍,並透過該局「流域綜合治理公民參與諮詢委員會」與本計畫團隊合作,串連潮州、萬巒以及竹田三鄉鎮首長,共同討論藍帶觀光規劃的構想,也因此促成該段流域周邊社區村里積極表達參與之意願。

除此之外,三鄉鎮首長也提出希望推動各鄉鎮都市計畫區設置自來水,以及部分團體提出以東港溪川流水取代地下水來灌溉農田,以搭配銜接大潮州人工湖的地下水補注復育功能,希能建構東港溪流域地面水與地下水聯合運用的具體方向。

摘要(3)

 二、促成公私協力合作減廢計畫

本團隊與屏東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探討針對「補助加裝第二台固液分離機」方式,合作抽樣調查不同規模養豬戶之參與申請意願,後續將報請縣長同意後未來向環境資源部說明爭取實施。

此外,也透過於第七河川局、潮州鎮公所、萬巒鄉公所以及竹田鄉公所,在水利署「魅力河川」藍帶流域亮點計畫的推動下,獲得向區域內許多村里長及社區團體說明認養湧泉溪流改善水質的重要性,並獲得其同意明年度參與認養的學習與加入意願。

另外,在經「東港溪流域地方學」各認養團體針對環保稽查機制要求檢討的訴求後,環保局水污及稽查兩單位主管接受本團隊邀請,與各認養團隊召開對話工作坊,並獲得「持續推動社區認養湧泉溪流」、「改善通報回覆機制」、「促成養豬業與社區農民建立綠肥供應合作籌備計畫」等重要結論,並將後續由環保局協助召開對話工作坊,針對逐漸擴展之認養社區逐一推動落實。

摘要(4)

 三、跨權責機關與民眾對話交流平台

本計畫藉由台灣藍色東港溪每年度定期舉辦一次的「東港溪流域地方學」活動,邀請相關權責機關以及關心的民間團體,針對每年的主題進行對話交流。而在104年推動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及瞭解權責機關各減廢政策內容與進度的設計主軸下,本活動首次邀請到流域內鄉鎮首長以串連為區域合作聯盟方式,並提出共同發展訴求與屏東縣長共同簽署意願書,將有助於將水質改善與區域發展議題結合倍增力量;並以觀光發展帶動水質改善之話題,促成願意參加認養的團體與民眾之動力與誘因;也集結民氣督促環保稽查單位落實公權力以及監督或協助各減廢政策之進度;更搭配大潮州人工湖,將東港溪水質改善成為屏東的「水銀行」,為流域創造在地與跨縣供水所帶來的發展利益。

本計畫104年具體產出量化之成果包含45次湧泉溪流田野調查、流域團體及權責機關等拜訪;辦理「屏東縣政府環保局水污科、稽查科及本團隊三方討論會議」1場次:辦理「養豬廢水改善聯合調查行動」2場次;辦理「東港溪竹田鄉段流域發展構念交流工作坊」1場次;辦理「潮州、萬巒、竹田三鄉鎮長共同交流工作坊」1場次;辦理「潮州、萬巒、竹田三鄉鎮長共同宣言討論會」1場次;辦理2015第四屆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座談會1場次;辦理「河川守護夥伴工作坊」1場次;本年度湧泉溪流認養團隊及範圍共3個;Facebook粉絲專頁「湧泉‧生命‧東港溪」1式;本年度之質性成果分析及結論詳述於第五章至第七章。

計畫緣起與範圍(1)

東港溪中下游取用水質不佳,一直無法提供作為公共用水,要如何恢復東港溪水質成為自然生態永續以及可供應潔淨公共用水,一直是屏東地區公民團體所期待與奮鬥之目標。但面對生活及畜牧廢水至今仍直接或局部處理排到東港溪中、下游各支流,使得水質改善至為不易,加以該流域地下水資源豐沛,長久以來即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惟不能因其豐沛之地下水資源,而忽視恢復東港溪地面水質的改善工作。而將此改善工作全課責政府作為,顯然也事倍功半;改善東港溪水質環境不能僅靠公部門之作為,推動公民參與以公私協力行動會比單純靠宣導教育來得實質有效。

要改善東港溪原水水質,由於涉管權責單位包括環保、農政、水利、國土計畫等領域及機關,在未有流域單一權責機關的現況下,要整合跨權責各政府單位及凝聚民氣之共識確屬不易。因此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以下通稱南水局)透過公民參與機制做為涉入工具,嘗試帶動流域民氣參與,形成可廣邀各權責機關及各類權益利害關係人(水權使用、污染排放)共同參與溝通對話及合作行動之平台,使各個減廢政策或創造之方法可形成具體減廢之討論及行動,以達改善原水水質之正向機會。

目前屏東縣政府正在靠近東港溪流域中游之台糖萬隆農場推動「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第1期工程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大潮州人工湖),目的在增加地下水補注,減緩地層下陷,保持屏東平原地下水庫的永續環境。大潮州人工湖於沖積扇扇頂進行地下水補注,往下游在扇央至扇尾可能因地質的分層變化,使地下伏流水湧出地面形成湧泉,並成為持續流動的溪流,補充東港溪及林邊溪流域的河川流量。

計畫緣起與範圍(2)

因此大潮州人工湖完成後運轉,將可能使各湧泉溪流產生更多潔淨的水量。

基於保護東港溪必須先保護湧泉溪流,而湧泉會形成具溼地生態的溪流以及建立熱帶雨林的基礎,因此透過認識溼地對於水質潔淨的養護知識,是保護湧泉溪流的重要方法與指標。將保護湧泉及其衍生溪流之水質,透過其生態指標認識的學習與定期檢視行動,並逐一排除污染源,將可逐步擴大保護湧泉溪流的範圍。用各種創意的方式來建立具實務作用的保護東港溪行動,讓流域民眾帶著樂趣及愛護水環境的使命,逐年建立並擴張流域水質保護版圖,並交流保育水環境技術與經驗,成為一場公民參與保護流域的行動網絡,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共同解決水環境課題所遭遇的相關問題,提升保護水資源環境之成效。

本計畫主要調查東港溪流域上游及中游伏流湧泉,以及徵詢流域內民間團體參與認養行動,因此預定工作範圍以東港溪流域集水區中各鄉鎮市為主(見圖1-1紅線範圍內)。計畫期程從民國104年1月1日至12月15日止。

為了增加流域民眾與東港溪的親水關係,並進一步推動東港溪水質改善,民國85年許多愛護河川的熱心者,成立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並提出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導引改變流域沿岸社區對東港溪的親水態度,並協助認養打造河岸環境,創造民間巡守體系,阻止包括都市生活或工業產出的有害廢棄物進入流域棄置。歷經10多年的經營與推動,漸漸串連出40多個社區護水經驗。


圖1-1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民國99年

計畫項目

南水局從101年度至今,針對高屏溪攔河堰已有具體辦理公民參與之階段成果與經驗,為著重與地方民意協商溝通以推動取水政策之主題與類型,該計畫對於公民參與機制建構出信任、共識及承諾三階段途徑,於102年度成功創造地方社區與南水局之間具信任之溝通平台,並於103年度積極針對各項關鍵課題上,廣邀跨領域及權責機構,逐一協商建立各項共識。

另南水局為實證水資源政策的公民參與類型與經驗,103年度嘗試於東港溪辦理「東港溪水環境課題公民參與計畫」,藉由東港溪流域已具備之NGO及社區團體等長年參與保護該流域的民間力量,以認養湧泉溪流為主題,邀集地方政府環保、農政及鄉鎮公所等跨權責單位參與,初步已建立示範認養團隊、認養機制及診斷各權責單位推動減廢政策遭遇之課題,並透過對話活動辦理建立河川夥伴關係,也建立現階段東港溪水質減廢的策略與行動輪廓,為後續計畫推動建立良好且具基礎之公民參與溝通平台。

工作項目及內容

一、田野調查及公私協力策略分析

(1)經由田野調查引導有興趣民眾或團體擴大建立湧泉地圖網頁,尋找東港溪中上游各湧泉及其衍生的溪流地點。

(2)拜訪及蒐整權責機關於東港溪流域所執行之現階段減廢政策,探討分析可行之公私協力行動策略。

二、擴大公民參與認養湧泉溪流及成效分析

(1)擴大並建立認養有湧泉溪流之民眾參與團隊,探討並研提可行之認養行動及持續參與動力的方法,滾動探討執行成效並建立通報網。

(2)評估及分析各種不同類型之認養團體組織其後續長期認養之參與動能。

(3)建立具備長期認養動力之誘因策略與方案。

三、公私協力溝通平台推動

持續推動公私間長期可合作之污染源解決方案及政策訊息交流平台,以共同研商如何減廢之策略及具體行動。

四、成果紀錄及後續規劃推動檢討

(1)建立具備可對話之交流網站平台,以呈現各參與團隊認養湧泉溪流之過程、結果以及促成減廢之成效。

(2)依執行過程及其成果評估檢討,研提改進措施及修正方案,規劃檢討後續年度可辦理之公民參與計畫推動工作。

五、工作簡報及報告編印

(1)期初、期中、期末簡報及不定期工作會報。

(2)報告書之編擬、修訂及印製。

執行方向與目標

本計畫係運用本計畫團隊長年於東港溪流域經營推展的社區護水網絡為基礎,並運用公民參與中的「溝通平台機制」、「公私協力」以及工作坊運用等概念與手法,共同推動改善東港溪原水水質之目的,包括:

一、擴大東港溪流域湧泉及其衍生溪流之保護網絡。

二、擴大定期監測湧泉及其衍生溪流水質以及各種點污染源的民間巡守力量。

三、媒合流域民眾或團體與流域權責機關建立共同參與水質減廢的公私協力機制。

本計畫希望透過上述目的的推動,逐年建立參與改善水質的民間組織網絡,期望能於5-10年間,將潮州大橋以上之河道水質,由現有乙類水體,逐步轉成潔淨之甲類水體,以提供水資源運用為公共給水之原水。

年度總和效益(1)

本計畫在103年度所建立的包括「建構簡易水質監測工具」、「潛在認養團體意願調查」以及「收集掌握各權責機關減廢政策」的基礎上,用以在104年度計畫中進行「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促成公私協力合作減廢計畫」以及「跨權責機關與民眾對話交流平台」等三個重要目標。這其中,出現與原訂計畫未預期到之外因變數包括有「十年大旱的氣候變化」、「水利署的魅力河川計畫觀光誘因」,使本計畫利用其中的優勢因素轉化為擴大民眾參與認養的重要誘因與動力,並增加許多潛在認養團體的醞釀。

因此,本計畫104年獲得的各種效益,以「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促成公私協力合作減廢計畫」以及「跨權責機關與民眾對話交流平台」等三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一、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

(1)建立三個認養點

104年總共建立包括「潮州泉之地」認養民治溪上游示範點、新埤鄉建功社區發展協會認養牛埔溪上游、崁頂鄉港東婦女新知發展協會認養東港溪舊河道地方級濕地等共三個認養點。在推動為「認養點」時,各社區對於過往環保稽查單位的不落實公權力,以及常遭受養豬戶暴力威脅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本團隊以「建立跨社區認養團隊聯合互助」之訴求,讓參與團體感受行動不落單」的集體支援安全感,因而獲得各團體同意參與認養。

此三個點均定期進行水質監測,除港東婦女新知發展協會檢測水質尚未發現異常外,另二個點均因發現異常而向環保局稽查單位進行通報舉發,而舉發後僅泉之地認養點上游之養豬戶確認違規並遭處分,因此水質發生改善;但新埤建功社區發展協會舉發的異常,環保局稽查單位未發現即時污染證據而草草結案。

經認養與異常舉發的過程後,各認養點經交流檢討後,決定於本計畫辦理之「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平台中,向環保權責機關反應稽查機制相關不足問題之處,除環保署代表提出彌補稽查人力不足的建議對策外,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並未於此有任何正面回應。各認養團體認為促成稽查機制的完整攸關民眾認養的信心與動力,因此認為需繼續督促縣府落實稽查公權力之決議。

(2)運用區域觀光發展創造區域關注水質改善話題

由於水利署第七河川局選定潮州到萬巒段之河堤做為「魅力河川」計畫推動範圍,並透過該局「流域綜合治理公民參與諮詢委員會」與本計畫團隊合作,說明並串連潮州、萬巒以及竹田三鄉鎮首長,共同討論藍帶觀光規劃的構想,也因此促成該段流域周邊社區村里積極表達參與之意願。經過訪談與工作坊互動後,均認為要發展流域觀光,必須同步促成水質改善,而要改善水質,必須要求縣府落實稽查公權力以及具體可改善水質的減廢計畫。

經此過程,在上述三鄉鎮中許多社區團體,紛紛表達明年度加入認養該村里湧泉溪流的可能意願

(3)發現地面水與地下水在地水資源運用的新契機

潮州、萬巒及竹田三鄉鎮首長提出希望推動各鄉鎮都市計畫區設置自來水,以及部分團體提出以東港溪川流水取代地下水來灌溉農田,以搭配銜接大潮州人工湖的地下水補注復育功能,希能建構東港溪流域「地面水與地下水在地運用」之具體方向。這也促使本團隊向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長建議可以宣廣推動流域內各鄉鎮都市計畫區,評估加入自來水供應體系,以使水利處可以充分掌握「民生使用地下水」的支出量,利於未來配合大潮州人工湖建立「地下水收支帳」的管理基礎。

年度總和效益(2)

二、促成公私協力合作減廢計畫

(1)串連二次固液分離機養豬業調查與說明計畫
本團隊與屏東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探討針對「補助加裝第二台固液分離機」方式,合作抽樣調查不同規模養豬戶之參與申請意願。經調查後,該處亦整理擬出包含推動可行性、減廢效益及經費需求的說帖,於本計畫辦理「東港溪流域地方學」座談上,正式發表。並於後續將報請縣長同意後未來向環境資源部說明爭取實施。

(2)魅力河川推動促成潛在認養團體之醞釀
本計畫團隊透過於第七河川局、潮州鎮公所、萬巒鄉公所以及竹田鄉公所,在水利署「魅力河川」藍帶流域亮點計畫的推動下,獲得向區域內許多村里長及社區團體說明認養湧泉溪流改善水質的重要性,並獲得其同意明年度參與認養的學習與加入意願。

(3)推動社區及養豬業「綠肥合作共存」的籌備計畫
本團隊促成屏東縣環保局水污課、稽查課以及三個認養湧泉溪流團隊進行對話工作坊後,集思廣益討論出藉由稽查的「棍子」、技術輔導的「蘿蔔」以及社區農民對發酵糞肥的需求,提出建構社區農民與豬農的供需合作鏈。並由環保局水污課於104年11月中旬,擇定新埤鄉建功社區此一認養點,作為開辦對話工作坊的嘗試計畫。如可成功創造社區與養豬業的共存減廢模式,後續將針對已認養湧泉溪流之社區,逐一開展,俾能創造具體減廢成效並降低社區與養豬戶的對立關係。

年度總和效益(3)

三、跨權責機關與民眾對話交流平台

本計畫利用台灣藍色東港溪每年度定期舉辦一次的「東港溪流域地方學」活動,邀請相關權責機關以及關心的民間團體,針對每年的主題進行對話交流。而在104年推動擴大民眾認養湧泉溪流及瞭解權責機關各減廢政策內容與進度的設計主軸下,本活動首次邀請到流域內鄉鎮首長以串連為區域合作聯盟方式,並提出共同發展訴求與屏東縣長共同簽署意願書。此外,相比於往年活動,104年與會的村里長及社區團體增加不少,且發言踴躍。

本交流活動於104年至少創造如下效益,包括:

(1)建立流域內區域合作聯盟,有助於將水質改善與區域發展議題結合倍增力量。

(2)以觀光發展帶動水質改善之話題,促成願意參加認養的團體與民眾之動力與誘因。

(3)需要集民氣督促環保稽查單位落實公權力以及監督或協助各減廢政策之進度。

(4)搭配大潮州人工湖,將東港溪水質改善成為屏東的「水銀行」,為流域創造在地與跨縣供水所帶來的發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