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摘要

本計畫為推動東港溪流域內各權責單位、地方居民的訊息流通並逐步建立新夥伴關係,運用田野調查、建立湧泉溪流認養行動及公民參與中的溝通平台機制、公私協力以及工作坊運用等概念與方法,試圖逐年建立參與改善水質的組織網絡,期盼將東港溪潮州大橋以上之河川水質,逐步轉成甲類水體,供水資源權責機關,評估運用為公共給水之原水可能性。

東港溪流域之整治面向主要有二:河防安全及水質整治,相對之下河防安全的政策推動已屬較為成熟,水質整治則是現在各權責單位致力推動改善的方向。然而,流域之權責機關垂直包含中央、地方,水平則橫跨水利、環保、農政、林務等單位,如要進行政策對話及合作實為高難度的挑戰。

本(105)年度藉由田調拜訪的方式,蒐整針對東港溪流域於現階段已執行以及未來規劃的政策方向相關資料,包含「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政策、污水下水道系統、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及環保稽查機制等。在互動的過程中,可發現各權責機關彼此間對於水質改善的執行方向都予以肯定的態度支持,但同時發現稽查機制的加強整備仍是東港溪畜牧污水減廢的重大關鍵。

(一)持續擴大公民參與湧泉保護行動

為營造護水民意,本計畫以「東港溪流域伏流湧泉溪流認養活動」作為推動主題,建立包括「潮州泉之地」認養民治溪上游示範點、新埤鄉建功社區發展協會認養牛埔溪上游、崁頂鄉港東婦女新知發展協會認養東港溪舊河道地方級濕地、萬巒鄉新厝社區發展協會認養佳平溪上游、萬巒鄉赤山社區發展協會認養佳平溪上游支線赤山新圳等共五個認養點。

本(105)年度新埤鄉建功社區針對非法情事持續進行異常通報,並搭配新埤鄉公所開啟主動巡查行動及串聯其他社區共同參與,共同開啟全台首例「鄉民自主巡查隊」,透過媒體報導及網路訊息分享,進而鼓舞其他四個認養團隊的團結士氣,營造出「你不孤單」的行動共同體,呈現出本計畫擴大公民參與湧泉保護行動的擴張效應。

(二)公私協力共同合作方案執行

本計畫自104年開始與屏東縣政府環保局水污染防治科共同針對行政院環保署所推動的「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的政策方針下草擬出「綠肥合作共存行動方案」。本(105)年度將此行動方案轉化為公私協力共同合作方案「建立社區型發酵糞肥供應平台」,並邀請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屏東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協力推動。

本計畫團隊透過密集的田野調查、畜牧戶與產銷班拜訪進行資料蒐整及分析,並透過辦理「黃金大肥現契機」工作坊的交流平台,公私共同媒合新埤鄉砂崙社區與在地畜牧戶形成推動組合,未來將透過糞肥供應平台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以打造社區綠色豬肉合作品牌為推動目標。

(三)辦理公私協力溝通平台

本計畫藉由台灣藍色東港溪每年度定期舉辦一次的「東港溪流域地方學」活動,邀請相關權責機關以及關心的民間團體,針對每年的主題進行對話交流。而在105年推動沼液沼渣糞肥再利用政策及現行稽查制度討論的設計主軸下,除了邀請公部門、執行單位分享階段性成果之外,本活動首次以工作坊的方式讓公部門與民眾共同針對兩項主題進行討論,透過腦力激盪、資訊流通,以達到公私對談的效益。藉此平台促成水利署、環保署及農委會的直接對話,建構專業互動及經驗提供,以讓政策推動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則獲得以「行政程序法」做為屏東縣政府評估賦予地方鄉鎮公所清潔隊參與稽查的權力,以增補人員不足之問題,並配套現場實務培訓之經驗與實力,以建立公權力及公信力的可能解方。

本計畫105年具體產出量化之成果包含49次湧泉溪流田野調查、流域團體及權責機關等拜訪;辦理「湧泉溪流認養行動說明會」2場次;辦理湧泉保護行動宣傳活動「走讀東港溪-看見東港溪的雙重面貌」、「守護湧泉日-綠色低碳與藍色東港溪的邂逅」共2場次;建立廣宣民眾參與教案「高中版」、「湧泉溪流認養行動懶人包」共2式;建立公私協力合作行動方案「推動建立社區型發酵糞肥供應平台」1式;辦理「黃金大肥現契機-公私交流工作坊」1場次;辦理「2016第五屆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座談會」1場次;本(105)年度湧泉溪流認養團隊及範圍共5個;Facebook粉絲專頁「湧泉‧生命‧東港溪」1式。

計畫緣起與範圍

東港溪中下游取用水質不佳,一直無法提供做為公共用水,要如何恢復東港溪水質成為自然生態永續以及可供應潔淨公共用水,一直是屏東地區公民團體所期待與奮鬥之目標。但面對生活及畜牧廢水至今仍直接或局部處理排到東港溪中、下游各支流,使得水質改善至為不易,加以該流域地下水資源豐沛,長久以來即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惟不能應其豐沛之地下水資源,而忽視恢復東港溪地面水質的改善工作。而將此改善工作全課責政府作為,顯然也事倍功半,因此改善東港溪水質環境不能僅靠公部門之作為,推動公民參與以公私協力行動會比單純靠宣導教育來得實質有效。

目前屏東縣政府正在東港溪流域中游之台糖萬隆農場推動「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第1期工程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大潮州人工湖),目的在增加地下水補注,減緩地層下陷,保持屏東平原地下水庫的永續環境。大潮州人工湖於沖積扇扇頂進行地下水補注,往下游在扇央至扇尾可能因地質的分層變化,使地下伏流水湧出地面形成湧泉,並成為持續流動的溪流,補充東港溪及林邊溪流域的河川流量。因此大潮州人工湖預計105年度完成後運轉,將可能使各擁全溪流產生更多潔淨的水量。

基於保護東港溪必須先保護湧泉溪流,而湧泉會形成具濕地生態的溪流以及建構優質水環境的基礎,因此透過認識濕地對於水質潔淨的養護知識,是保護湧泉溪流的重要方法與指標。將保護湧泉及其衍生溪流之水質,透過其生態指標認識的學習與定期檢視行動,並逐一排除污染源,將可逐步擴大保護湧泉溪流的範圍。此外,用各種創意的方式來建立具實務作用的保護東港溪行動,讓流域民眾帶著樂趣及愛護水環境的使命,逐年建立並擴張流域水質保護版圖,使交流保育水環境技術與經驗,成為一場公民參與保護流域的行動網絡。適逢104年度遭遇十年大旱,南部地區用水面臨緊繃臨界點,且屏東諸多地下水位下降造成許多民戶及產業發生缺水事件,面對南台灣取得新水源不易,更凸顯必須在節水、改善水質及伏流水運用上找出各種有效之多元取水方案,因此透過政府及民間合作共同解決東港溪水環境課題所遭遇的相關問題,促使東港溪早日改善水質以提升解決南台灣缺水之困境。

本計畫主要調查東港溪流域上游伏流湧泉,以及徵求流域內民間團體參與認養行動,因此預定工作範圍以東港溪流域集水區中各鄉鎮市為主,如圖1-1紅線範圍及圖1-2流域概況圖所示。計畫期程從民國105年1月1日起至105年12月15日止。

基於保護東港溪必須先保護湧泉溪流,而湧泉會形成具溼地生態的溪流以及建立熱帶雨林的基礎,因此透過認識溼地對於水質潔淨的養護知識,是保護湧泉溪流的重要方法與指標。將保護湧泉及其衍生溪流之水質,透過其生態指標認識的學習與定期檢視行動,並逐一排除污染源,將可逐步擴大保護湧泉溪流的範圍。用各種創意的方式來建立具實務作用的保護東港溪行動,讓流域民眾帶著樂趣及愛護水環境的使命,逐年建立並擴張流域水質保護版圖,並交流保育水環境技術與經驗,成為一場公民參與保護流域的行動網絡,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共同解決水環境課題所遭遇的相關問題,提升保護水資源環境之成效。

本計畫主要調查東港溪流域上游及中游伏流湧泉,以及徵詢流域內民間團體參與認養行動,因此預定工作範圍以東港溪流域集水區中各鄉鎮市為主(見圖1-1紅線範圍內)。計畫期程從民國104年1月1日至12月15日止。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民國99年
圖1-1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http://e-river.wra.gov.tw/ 經濟部水利署e河川局知識服務網
圖1-2 東港溪流域行政區域圖

計畫工作項目

一、拜訪溝通及公私協力策略分析

(一)藉由田野調查拜訪過程,擴大尋找東港溪流域各湧泉及其衍生的溪流地點及潛在型認養社群的開發、記錄分析多處湧泉點近年豐枯期之大致變化。上述田調拜訪及記錄湧泉點工作項目共計至少辦理10次。
(二)拜訪權責機關於東港溪流域所執行之現階段減廢政策及推動現況,作為後續公私協力策略分析及合作方案執行基礎。本項工作至少需辦理10次。

二、持續擴大公民參與湧泉保護行動

(一)持續擴大並建立認養伏流湧泉溪流之民眾參與團隊,探討並因地制宜研發可行之認養行動及持續參與動力的方法,定期探討及分析階段性執行成效。本項工作需至少開發2個認養團隊。
(二)建構湧泉保護行動網絡平台,研發一般民眾即能共同響應湧泉保護行動之方案,並評估及分析後續推動之效益及動能。本項工作至少辦理2次宣傳行動。

三、公私協力溝通平台暨合作方案執行

(一)持續推動建立公私間長期可合作之污染源解決方案及政策訊息交流平台,共同研商減廢方案之合作策略及執行具體行動。本項工作至少辦理1次平台對話活動。
(二)擴大及強化公私協力污染源通報機制或媒合權責機關政策對話探討減廢技術輔導機制,評估減廢方案成果及執行政策廣宣行動。本項工作至少提出1項公私協力行動方案並予執行。

四、成果紀錄及後續規劃推動

(一) 建立具備可對話之交流網站,以呈現各參與團隊認養伏流湧泉之過程、結果以及促成減廢之成效。
(二) 依執行過程及其成果評估檢討,研提改進措施及修正方案,規劃後續年度可辦理之公民參與計畫推動工作。

執行方向與目標

本計畫係運用本計畫團隊長年於東港溪流域經營推展的社區護水網絡為基礎,並運用公民參與中的「溝通平台機制」、「公私協力」以及工作坊運用等概念與手法,共同推動改善東港溪原水水質之目的,包括:

一、擴大東港溪流域湧泉及其衍生溪流之保護網絡。
二、擴大定期監測湧泉及其衍生溪流水質以及各種點污染源的民間巡守力量。
三、媒合流域民眾或團體與流域權責機關建立共同參與水質減廢的公私協力機制及具體減廢的行動計畫。

本計畫希望透過上述目的的推動,逐年建立參與改善水質的民間組織網絡,期望能於5-10年間,將潮州大橋以上之河道水質,由現有乙類水體,逐步轉成潔淨之甲類水體,以提供水資源運用為公共給水之原水。

本計畫基於103-104年度累積之成果與經驗,研擬105年度計畫目標如下:

一、持續擴大湧泉溪流認養團隊。
二、廣宣民眾參與污染通報行動。
三、推動建立社區型發酵糞肥供應平台公私協力行動。
四、持續推動交流對話平台。

年度總和效益

本計畫105年度預定達成目標及成效主要如下:

一、 增加2個認養湧泉溪流團隊:萬巒鄉的新厝以及赤山社區發展協會。

二、 擴大民眾參與舉發污染之民氣:除辦理2次湧泉日活動外,透過臉書粉絲團發佈本計畫各階段行動與成果,獲得媒體深入報導以及廣大民意迴響,以及各級學校團體邀約進行專題說明。

三、 建構發酵豬糞供應合作平台:成功媒合成發畜牧場與新埤鄉砂崙社區發展協會,建構合作關係,並辦理合作意願簽署中。此外,也協助媒合農改場進場,與環保、畜牧等機構建立專業互動及技術經驗提供。

四、 透過公私協力對話(工作坊及流域地方學)獲得多項成果:包括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應允將新埤鄉納入追蹤列管專案計畫區;環保署水保處提出稽查人力增加之建議對策;農改場積極協助沼液沼渣提供農地專業經驗;蓮霧發展協會提供試驗田;環保局積極參與平台小組的建立與行動;農業處協力追蹤沼氣發電躉購價提升後之畜牧業反應追蹤;新埤鄉公所運用社區營造計畫協力建構社區聯合自主巡查畜牧污染組織。

本計畫結論部分,則分敘如下:

(一) 屏東縣環境稽查機制因受人力不足等因素乃很多行政機關皆會有的情形,確實有需要改善的空間,以增強環境防護力以及促使畜牧業界加強參與各項減廢計畫之動力。
(二) 地方鄉鎮公所及社區聯合自主巡查,確實有補足稽查人力不足之優點,但須提供充足之公權力後盾,以使發揮就近防守環境之效果。
(三) 社區聯合自主巡查之模式,是否能推廣至其他鄉鎮,需視「區域畜牧業的社會脈絡涉入深淺」、「社區民眾行動意願程度」以及「配套公權力後盾強弱」等因素,評估後而定之。
(四) 沼液沼渣分配農地計畫,需視不同農產、土壤性質,進行不同媒合對策;經初步實驗符合排放標準之液肥,尚須解決肥份偏低之問題,以及評估可否用浸肥水(灌溉水)概念推動之,或另增未經固液分離之液肥試驗。
(五) 擴大廣宣認養湧泉溪流或參與污染舉發,有助於媒體輿論深入探討,並易促使公私協力找到具體解決對策。
(六) 可透過組合「沼液沼渣分配農地」、「沼氣發電」、「鄉鎮公所及社區聯合自主巡查」、「水質監測」等行動,針對流域內單一支流,規劃聯合作業平臺,進行聚焦減廢計畫,並計算具體減廢量。

本計畫建議部分,如下分述:

(一) 建議屏東縣政府可否研議依「行政程序法」評估賦權地方鄉鎮公所清潔隊,適合協力參與稽查環境污染的項目(譬如蒐證權),以增補稽查人員不足之問題,並配套現場實務培訓之經驗與實力,以建立公權力及公信力。
(二) 建議環保署研議針對「沼液沼渣分配農地計畫」,邀集農委會、地方政府環保及農政、民間團體,建立可以協助有意願參與計畫的農民及畜牧業,各項專業上的疑問與技術輔導窗口。
(三) 建議後續可嘗試推動東港溪流域單一支流減廢行動,評估可運用之組合計畫,建立聯合行動平台,選擇1-2條支流,進行不同層次或模式的對照試驗,並以實際可減廢量作為試驗觀察目標。
(四) 持續嘗試與評估社區聯合自主巡查的行動,建構新埤鄉為示範區,並評估周邊鄉鎮參與意願及可操作的適地模式。
(五) 建議將新埤鄉砂崙社區所媒合建立的畜牧場與社區合作的「沼液沼渣分配農地計畫」、「優質豬肉做為社區產業計畫」、「共構社區友善環境綠色農業計畫」等,進一步協力為示範亮點,做為其他地區相同計畫推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