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摘要

行政院為提供南部地區穩定水源,並確保中、長期經濟發展之用水需求,於92年核定「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計畫,並於94年開工。

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降下超大豪雨重創南台灣,導致計畫範圍內之荖濃溪嚴重淤積,地形、地貌及水文條件發生重大改變,為利南部地區未來中長期之用水需求及經濟發展,需就荖濃溪流域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之可行性評估。有鑑於過去政府推動水資源利用相關政策時,因過程中與民眾及利害關係人之溝通與說明不足時,引起民眾等因不了解執行內容及決策緣由,而反對與阻擾相關計畫推動,以致無法順利執行,降低政府施政成效,終將對民生福利帶來負面影響。故為了使荖濃溪水資源利用所提之相關對策導入公民參與元素,將利害關係者及民間專業意見納入考量,做出符合民意及民生需求之最適當決策,達到推動政策目的。除為荖濃溪水資源利用尋求最適切之解決對策外,為未來政策推動時公民參與機制也能成為執行之輔助方法。

田野調查及公民參與

1、田野調查

本計畫田野調查拜訪高雄市桃源區各社區意見領袖及居民共156名,2-3月的訪談內容鎖定計畫區內民生議題,本階段訪談對象共25名。這25名訪談對象所關心之議題,主要歸類出四大類,水資源、交通中斷、觀光問題及文化傳承等四個面向;4-7月的訪談內容以莫拉克風災經驗與相關歷史情結為議題,本階段訪談對象共61名。針對這61名訪談對象歸類出三個重點,河床升高、災後安置及莫拉克致災主因;8-11月的訪談內容以政府施政策略與方式為議題,本階段訪談對象共70名。針對這70名訪談對象,主要歸類出三個重點,資訊公開、引水隧道現況、工程復工等。

2、公民參與執行方式及監督機制

本計畫依據歐盟SWITCH計畫所提出之「學習聯盟」永續整合方法與架構,「在關係中學習」是學習聯盟最重要的目標,利益相關者經由設計過的參與程序進行互動,彼此學習。透過本團隊執行相關計畫之經驗,配合在地文化社會網絡,再加上社會包容的循環性對話方法,作為本計畫辦理之公民參與推動策略。另外,根據意見領袖們的監督機制得到充分的反饋,將公民參與執行方式根據監督機制意見進行修改,使本計畫之公民參與機制能適合於桃源區,發揮良好的效用。

3、學習營

辦理學習營讓居民了解公民參與機制精神,靜態學習營在桃源區公所辦理,除了教導參與者防災社區的重要性,也讓參與者熟悉如何避難疏散和緊急應變的觀念;動態學習營在高屏攔河堰及龍目社區活動中心辦理,藉由學習營活動使民眾瞭解攔河堰取水方式及施工過程,並且透過交流座談方式活絡政府單位與地方意見領袖之溝通管道建立跨界推廣、執行與諮詢的夥伴關係。

建構溝通平台

為協助民眾了解公部門相關施政資訊及進程,引領擴大參與面及深度,計畫期間設置駐地辦公室,並聘任設籍於桃源區之原鄉居民作為全職在地工作室駐點人員,作為南水局與民眾間的平台。資訊公開內容由於涉及政府資訊公開法,其方式為連結部落文化並配合部落會議或教會禮拜進行。駐地工作室人員並撰寫駐地工作日誌共104篇。另外,駐點人員協助南水局執行敦親睦鄰的工作,使當地民眾與南水局建立良好關係。且為擴大資訊公開對象,針對議題需要開設臉書,凝結具有數位設備使用能力之青壯年族群。

公民參與意見回饋與處理

依契約原訂工作事項,每月定期將公民參與意見整理分析,並安排南水局人員前往當地與地方意見領袖及居民進行意見溝通及計畫說明,共9場。本計畫團隊並隨時掌握計畫區內各類活動資訊,分別於民國104年3月27日及5月7日至5月9日進行水資源保育宣導活動。而依據田野調查的回饋資訊,了解地方民眾關心之議題後辦理相關座談會,已完成6場座談會。其中三場針對勤和里以上辦里的說明會,其餘分別依據訪談調查中較為重要的防災、環境及水資源問題進行專業講座。另外,依執行過程及其成果檢討目前公民參與機制,並研提配套措施及修正方案,規劃後續應辦理之公民參與推動策略。

計畫緣起與範圍

行政院為提供南部地區穩定水源,並確保中、長期經濟發展之用水需求,於92年核定「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計畫,並於94年開工。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降下超大豪雨重創南台灣,導致計畫範圍內之荖濃溪嚴重淤積,地形、地貌及水文條件發生重大改變,為利南部地區未來中長期之用水需求及經濟發展,需就荖濃溪流域進行取水之可行性評估。

有鑑於政府推動水資源利用相關政策時,因過程中與民眾及利害關係人之溝通與說明不足時,引起民眾等因不了解執行內容及決策緣由,而反對與阻擾相關計畫推動,以致無法順利執行,降低政府施政成效,終將對民生福利帶來負面影響。故為有效確定荖濃溪水資源利用所提之相關對策,能導入公民參與元素,將利害關係者及民間專業意見納入考量,做出符合民意及民生需求之最適當決策,達到推定政策目的。除為荖濃溪水資源利用尋求最適切之解決對策外,也能為未來政策推動時,確定公民參與機制能成為執行之輔助過程。

本計畫主要工作範圍為位於荖濃溪流域之高雄市桃源區。

計畫項目(1)

本計畫將透過多元公民參與方式,利用田野調查蒐集民情,發掘原本未查覺或重視的問題,引領擴大參與面及深度,掌握地方關心議題,將南水局所提之水利規劃及構想,就共識較高部分研擬執行方案加速推動,與地方不一致部分,透過溝通平台之建立,釐清基本認知差異之所在,求同存異凝聚行動方案,並於相關專案計畫構思與設計中導入,藉由上述專業議題及行動方案進行公民參與推動,進行資訊交流、溝通對話及相互討論,將成果及建議相互回饋,以減少民眾疑慮、順利推行合於民眾期待與穩定供水標的之水利計畫,達到雙贏之目的。

 

田野調查及公民參與機制建立

(一)田野調查

1、拜訪高雄市桃源區各社區意見領袖及居民,調查現有公民參與機制與民眾對於公民參與感受落差之問題所在,並做成書面紀錄 (以問卷或其他經機關同意之調查方式辦理)。
2、強化田野調查深入民情蒐集,掌握地方關心議題與相關意見領袖看法,並編寫調查記錄;調查記錄每週至少3篇,每篇內容至少500字。
3、建立高雄市桃源區意見領袖(含各機關首長、各村里長及地方意見領袖)對於特定議題想法與意見等資料,酌情安排相關拜會行程,並作成書面紀錄。

(二)邀請各社區意見領袖及利害關係者參與“設計公民參與執行方式及監督機制”,並作成書面紀錄(可以問卷或其他經機關同意之調查方式辦理)。
(三)辦理學習營(包括靜態學習及動態活動各至少1場),協助居民了解公民參與機制精神;上述學習營活動計畫書需經機關核准。

建構溝通平台

(一)建立地方民眾與公部門對話聯絡窗口,採在地工作室人員駐點方式辦理。
(二)協助民眾了解公部門相關施政資訊及進程,引領擴大參與面及深度。
(三)應用網路資源(例如:臉書等),以資訊透明公開拓展更多元意見交流平台,並撰寫推廣日記(每週至少2篇,每篇內容至少2則推廣案例與800字)分享推廣心得與原鄉生活點滴。

 

公民參與意見回饋與處理

經田野調查及訪談並與地方溝通後,將所獲得意見分析彙整後,針對南水局就水利專業所提出之荖濃溪水資源利用構想,就共識較高部分納入民眾意見進行專業規劃設計;不一致部分釐清基本認知差異之所在,透過溝通平台讓民眾確實了解,並引領民眾與南水局共同合作推動荖濃溪水資源利用之各項工作。規劃辦理事項如下:

(一)駐點人員須協助南水局執行敦親睦鄰的工作,並作成書面紀錄。
(二)協助辦理計畫說明會:每月定期將公民參與意見整理分析,並安排南水局人員前往當地與地方意見領袖及居民進行意見溝通及計畫說明
(三)隨時掌握計畫區內各類活動資訊,並適時提供協助或參與。
(四)依執行過程及其成果檢討目前公民參與機制,並研提配套措施及修正方案,規劃105、106年度後續應辦理之公民參與推動策略。
(五)依南水局之需要製作溝通手板。
(六)依據地方民眾關心之議題辦理相關座談會,至少6場。

工作簡報及報告編印

(一)期初、期中、期末簡報及不定期工作會報。
(二)報告書之編擬、修訂及印製。

104年度實際執行時,跟據上述工作項目及內容及業務機關審議核定之工作執行計畫書辦理。

執行方向與目標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的公民參與及意見回饋之方式,讓決策資訊公開化、過程透明化,藉由本計畫建立公民參與機制,使民眾對政府的政策及行動獲知正確充分之訊息,藉此也建立健全的參與及順暢之溝通管道,並培養理性良性之互動關係,讓政府政策形成過程,可得到民意之回饋,以理性合作回應來協助政府推動政策,提高民眾對政府政策支持,透過政府及民間合作共同解決生存環境所遭遇的相關問題,提升政策實施成效。

年度總和效益

一、以荖濃溪水環境利用及保育課題為主題,藉由公民參與方式尋求有效建議及相關問題可能之解決方案,建立公民參與模式與機制。
二、健全公民參與管道,讓民眾對政府的作為及政策可以得到充分的資訊,以提高對政府政策之支持與信任度,並追求環境的公共利益。
三、建構桃源區居民與南水局和諧相處的合作機制,協助政府推動荖濃溪水環境利用及保育之相關工程。
四、完成「荖濃溪水環境利用及保育課題公民參與計畫」成果報告10份附電腦檔案光碟(doc及pdf格式檔)、計畫成果光碟盒裝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