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概述

過去進行受災集水區治理規劃或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之際,往往由政府單位主導規劃設計及後續的推動執行,這樣的規劃模式雖得以達成受災集水區的水土資源控制效果或整治目標(如水質改善),卻難以貼近當地居民真正需求,且無法喚起其內心對集水區治理對水庫供水改善的認同感,也就難以要求其負起對水資源運用共同維護的責任。且近年來社會民眾對於生活品質要求及公共建設關注的程度日漸提高,重大公共工程建設計畫進行時也需考量民眾參與,爰此於101年及102年辦理 「曾文水庫治理擴大社會參與」,就曾文水庫治理重要議題,綜整相關政府、主要用水人、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國內在地民眾、相關NGO 等團體意見,達成公私部門透明協商協同合作之目標。

「103年度公民參與曾文水庫經營管理推動計畫」於曾文溪上、中、下游及曾文水庫周邊區里進行民意深度訪查、建置溝通平台、公民參與模式具體運作及民意回饋,並提出短中長期公民參與推動規劃。

「104年度公民參與曾文水庫經營管理推動計畫」持續進行民意訪查及回饋,營造曾文水經理共學圈,培植小公民向水學習,期望公私部門能在關切水環境與曾文水庫經營管理等面向之基石下,持續理性對話、逐步協力共同形塑曾文水庫可持續經營管理之最適政策。

經過執行「105年度公民參與曾文水庫經營管理推動計畫」、「106年度曾文溪流域公民參與及水資源教育深耕校園計畫」,儼然已經形成一個流域的共學圈,創造一個以流域共學學習為基礎的對話的關係。

曾文水庫經營管理共學圈學員主要為南水局的志工以及在地非營利組織團體成員及關心公共事務的個人,成長課程內容涵蓋臺南的人、水、土、砂以及時間、空間等面向,使得學員對於不同年代的曾文溪的人、水、土、砂的情況有了全面性的掌握。曾文水庫蓄水後,曾文溪的自然環境系統產生的變化,水資源的公平運用、曾文溪防洪操作、以及還砂於河,以及最重要的—在地居民如何安居樂業,都是參與者最為關心的事情。共學圈的課程,讓利益相關者的對話不僅侷限在當下的問題,而是可以從環境史的觀點,共同探討曾文水庫目前面臨的問題,同意應當順應自然、還砂於河,並尊重流域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生存權利以及文化。

除了公民參與之外,計畫還有進一步的產出。例如「105年度公民參與曾文水庫經營管理推動計畫」將曾文水庫及曾文溪流域水文化歷史故事綱要分為史前文化、荷鄭清時期的傳統灌溉水利(1624-1895年)、日本時代的現代化水利技術與產業經營(1895~1945年)、戰後及曾文水庫興建後的水利貢獻及挑戰(1945年迄今),以這樣的成果為基礎,南水局於106年進一步補充採訪,並編輯成為「溯源曾文~水與歷史的對話」專刊出版品。

「106年度曾文溪流域公民參與及水資源教育深耕校園計畫」則在大學開設水資源相關文化通識課程,透過課程中大學生參與而產出教具、遊程、教案等初步成果。未來可進一步發展成為曾文水庫的環境教育教案,並拓展環境教育的範疇,更為接近曾文溪的常民生活記憶。

「107年度曾文溪流域公民參與及水資源教育深耕校園計畫」及「108年度曾文溪流域公民參與及水資源教育深耕校園計畫」除持續將水環境教育課程深入大專校園外,在公民參與部分以永續水資源管理為主題,並納入水資源文化資產思維,且進行曾文水庫歷史資料回溯, 將此思維導入公民參與活動,活絡在地居民水資源環境保護意識。